@准大学生必读,季羡林的人生忠告,指引未来成长之路

@准大学生必读,季羡林的人生忠告,指引未来成长之路"/

季羡林先生是享誉中外的学者,他的学识、品格和人生智慧深受人们敬仰。他的人生经历也相当丰富,既有辉煌的学术成就,也有在特殊年代的经历和反思。他的一些人生感悟,确实能给即将步入大学、开启人生新篇章的准大学生们带来深刻的启发。
以下是一些可以品读的季羡林先生的人生忠告,并稍作解读,希望能帮助准大学生们:
1. "“有真才实学,方能安身立命。”" "解读:" 大学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关键时期。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本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才是你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未来安身立命的基础。不要只追求表面的光环,要沉下心来,认真对待学业。
2. "“读书要读透,做事要靠谱。”" "解读:" “读透”意味着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理解其精髓,形成自己的见解。“靠谱”则强调责任感和执行力。在大学里,无论是学习研究还是参与活动,都要力求深入、认真,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3. "“心无旁骛,方能致远。”" "解读:" 大学里诱惑很多,社团活动、人际交往、娱乐休闲等等。季老提醒我们要保持专注,明确目标,集中精力去做最重要的事情。避免浮躁,静

相关内容:

今天,是季羡林逝世11周年的纪念日。季羡林精通12国语言,是北大终身教授,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他曾说,“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他爱书,还自封北大教授中的“藏书状元”,藏书一度填满几间房子。

学子们历经高考,即将步入人生新阶段。今天,青年君从季羡林的书作中摘录这位睿智老人对人生的感悟,与君共勉。

季羡林。资料图

·论治学

书籍是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库。后一代的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

——《人生十讲·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读什么样的书呢?自己专业的书当然要读,这不在话下。自己专业以外的书也应该“随便翻翻”,知识面越广越好,得到的信息越多越好,否则很容易变成鼠目寸光的人。鼠目寸光不但不利于自己专业的探讨,也不利于生存竞争,不利于自己的发展,最终为大时代所弃。

——《季羡林谈人生·开卷有益》

天资+勤奋+机遇=成功。

……

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

——《人生十讲·成功》

光阴,对青年和老年,都是转瞬即逝,必须爱惜。“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是我们的古人留给我们的两句意义深刻的话。

——《人生十讲·一寸光阴不可轻》

·论待人

谦虚是美德,但必须掌握分寸,注意东西。在东方谦虚涵盖的范围广,不能施之于西方,此不可不注意者。然而,不管东方或西方,必须出之以真诚。有意的过分的谦虚就等于虚伪。

——《心安即是归处·谦虚与虚伪》

“倚老卖老”,固不足取,“倚少卖少”也同样是值得青年人警惕的。天下万事万物,发展永无穷期。

——《人生十讲·一寸光阴不可轻》

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

——《人生十讲·温馨,家庭不可或缺的气氛》

如果一个人孤身住在深山老林,你愿意怎样都行。可我们是处在社会中,这就要讲究点人际关系。人必自爱而后人爱之。没有礼貌是目中无人的一种表现,是自私自利的一种表现,如果这样的人多了,必然产生与社会不协调的后果。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个人小事而掉以轻心。

——《季羡林谈人生·谈礼貌》

1934年,季羡林(中)大学毕业前与同学合影。资料图

人类是社会动物。一个人在社会中不可能没有朋友。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一场搏斗。在这一场搏斗中,如果没有朋友,则形单影只,鲜有不失败者。如果有了朋友,则众志成城,鲜有不胜利者。

——《季羡林谈人生·论朋友》

·论人生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

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燥;对人,可以互相谅解。

——《人生十讲·不完满才是人生》

世人无不想走运,而绝不想倒霉。

……

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得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此亦长寿之道也。

——《心安即是归处·走运与倒霉》

季羡林。资料图

应当恐惧而恐惧者是正常的。应当恐惧而不恐惧者是英雄。

……

不应当恐惧而恐惧者是孱头。

……

我们都要锻炼自己,对什么事情都不要惊慌失措,而要处变不惊。

——《季羡林谈人生·论恐惧》

如果一个人不想终生独身的话,他必须谈恋爱以至结婚。这是“人间正道”。但是千万别浪费过多的时间,终日卿卿我我,闹得神魂颠倒,处心积虑,不时闹点小别扭,学习不好,工作难成,最终还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

我觉得,两个人必须有一个互相了解的过程。这过程不必过长,短则半年,多则一年。

——《我们那时候的爱情》

结语:为学、为师、为人,季羡林一生孜孜不倦,拒绝光环名利,活得自在舒心。他的这些人生忠告,能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读懂生命的意义。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准大学生们,未来已来,期待你们乘风破浪!

(来源《人生十讲》《季羡林谈人生》《心安即是归处》等)

发布于 2025-10-15 08:58
收藏
1
上一篇:揭秘,你知道为什么游轮偏爱白色吗? 下一篇:玉溪特刊·5月丨“象”往生活,邂逅“玉”色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