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平时说的“邮政局”,其实得看具体场合。它可能指管行业的监管部门,也可能是老百姓寄快递、寄信件常打交道的那个“邮政局”。
这两类单位性质不同,工作人员的编制也不一样。

首先,介绍一下邮政局(邮政管理局)的有关概念。
这类“邮政局”其实是邮政行业的监管部门,也就是“管行业的邮政局”,全称叫“邮政管理局”,是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组合。早在2007年邮政系统经历了一次重要调整,原来的国家邮政局“一分为二”,一部分变成管行业的“国家邮政局”,另一部分转制成了市场化运营的“中国邮政集团”。
国家邮政局现在是交通运输部管理的副部级单位,但它的工作方式有点特别,不直接管快递公司、物流企业,而是通过“垂直管理”的方式,从中央到省、市、县(部分偏远县可能没设)设立各级邮政管理局,专门负责监督整个邮政行业的运行。
简单来说,不管是民营快递还是咱们熟悉的“中国邮政”,都得听这些监管部门的。
既然是行政机关,国家邮政局机关的在编人员自然属于“行政编制”,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公务员”,主要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招人。不过,光靠行政机关还不够,国家邮政局还下设了好几个事业单位,比如负责行业安全监测的“邮政业安全中心”、做行业研究的“发展研究中心”,还有管后勤的“机关服务中心”。这些事业单位的在编人员用的是“事业编制”,招人主要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
所以,您要是去国家邮政局或其下属单位办事,遇到的工作人员可能有两种身份:一种是穿制服的公务员(行政编),另一种是事业编的职员,但都属于“管行业”的体系里。

介绍一下中国邮政集团的有关概念。
大家平常寄快递、去邮局存钱,接触最多的其实是“中国邮政集团”及其下属分公司。这个单位很多人还习惯叫它“邮政局”,属于“办业务的邮政局”,但实际上它早就不是行政机关了。而是中国财政部直接监管的“中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说白了就是央企,而且是“副部级”的央企,运营模式和普通企业类似,自负盈亏。
中国邮政集团的网点覆盖特别广,全国从省到县甚至乡镇都有分公司,主要干两件事:一是继续承担“普遍服务”——比如偏远地区的信件、包裹投递,这是国家规定的必须做的事;二是做市场化业务,比如快递、物流、金融(邮储银行就是它旗下的)。
既然是央企,中国邮政集团的职工就和普通企业员工一样,签的是劳动合同,没有行政编或事业编。不过有个特殊情况,集团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如果被调到党政机关当领导,身份可以转成公务员,但这属于个别情况,不是普遍现象。

最后介绍下两者的关系。
国家邮政局和中国邮政集团虽然名字像“一家人”,其实是平级的独立单位,前者是监管部门,后者是企业,互相不隶属。但该管的规矩还得守:中国邮政集团的邮政业务(比如信件投递、普遍服务)必须按国家邮政局定的政策来;反过来,邮政局也不能直接插手企业的经营,只能监督。
简单来说,管行业的邮政管理局里有公务员(行政编)和事业编;办业务的邮政局(中国邮政集团)里则是央企职工,签劳动合同没编制。这两个单位分工明确,一个管秩序,一个做服务,共同撑起了咱们的邮政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