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录,黄龙慧南禅师智慧解析——统理大众,人心所向是关键

箴言录,黄龙慧南禅师智慧解析——统理大众,人心所向是关键"/

这是一篇根据您提供的主题“黄龙慧南禅师:统理大众,关键在于得人心”所撰写的文章,融合了禅宗思想与黄龙慧南禅师的事迹:
---
"箴言录:黄龙慧南禅师——统理大众,关键在于得人心"
禅门丛林,如同一片广袤的森林,既有参天大树,也有新芽萌发。在这片森林中,住持方丈,便是那执掌斧斤、引导众生的护林人。如何“统理大众”,使其法轮常转,道场兴旺,而非仅仅维持表面的秩序?北宋禅宗名匠黄龙慧南禅师,以其深厚的禅功与卓越的领导智慧,为我们揭示了其中的关键——"统理大众,关键在于得人心"。
慧南禅师(1049-1115),号白云,俗姓曾,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他早年参学,遍访名山,最终在云门宗祖师云门文偃禅师的门下得悟,成为一代宗师。其禅风峻烈,提倡“云门一字关”,强调“平常心是道”,影响深远。而他在担任住持,统理庞大禅院时的表现,更是生动诠释了“得人心”的深刻内涵。
"何谓“得人心”?"
在慧南禅师的语境中

相关内容:


人情全得则道法全兴。摄影/沈圻。

黄龙曰:住持要在得众,得众要在见情。先佛言:人情者,为世之福田,盖理道所由生也。故时之否泰,事之损益,必因人情。情有通塞,则否泰生,事有厚薄,则损益至。惟圣人能通天下之情,故易之别卦,乾下坤上则曰泰①,乾上坤下则曰否②。其取象损上益下则曰益③;损下益上则曰损④。夫乾为天,坤为地。天在下而地在上,位固乖矣,而返谓之泰者,上下交故也。主在上而宾处下,义固顺矣,而返谓之否者,上下不交故也。是以天地不交,庶物不育;人情不交,万事不和。损益之义,亦由是矣。夫在人上者,能约己以裕下,下必悦而奉上矣。岂不谓之益乎。在上者蔑下而肆诸己,下必怨而叛上矣,岂不谓之损乎。故上下交则泰,不交则否,自损者人益,自益者人损。情之得失,岂容易乎。先圣尝喻人为舟,情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顺舟浮,违则没矣。故住持得人情则兴,失人情则废。全得则全兴,全失则全废。故同善则福多,同恶则祸甚。善恶同类,端如贯珠。兴废象行,明若观日,斯历代之元龟⑤也。《与黄檗胜书》

【注释】

①泰:指《易经》中的泰卦,其符号为乾下坤上。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天的阳气下降,地的阴气上升,使天地阴阳交合,万物化生,成为一种安泰的现象,所以命名为“泰”。以人事比拟,天,好比是居上位的领导者;地,好比是居下位的部属。在上的领导者能推诚待下,下层的部属能尽忠奉上,上下关系密切配合,自然万事亨通泰平。

②否:指《易经》中的否卦,其符号为坤下乾上。泰卦倒转过来,便成为否卦。否,含有闭塞不通的意思,因为天在上,地在下,上下不交,互相背离,形成一种闭塞的现象,所以命名为“否”。

③益:指《易经》中的益卦。这一卦来自否卦,减损上面一个阳爻,以增益下面一个阳爻,便成益卦。意谓在上者能够体恤民众,减损自己的财富,去造福人民,使广大民众获得利益,自然能够获得人民的信任与支持,则必然上下俱益,所以命名为“益”。

④损:指《易经》中的损卦,这一卦来自泰卦,下面减少一个阳爻,上面增加一个阳爻,就成为损卦,亦即损下益上。意指在上者取民于自益,而使下层的民众受到损失,当然在上者也就得不到民众的信任与支持,必致上下俱损,所以命名为“损”。

⑤元龟:古代用大龟占卜。引申为借鉴的意思。

【译文】

黄龙慧南禅师说:作为住持,统理大众,关键在于得人心。要想得人心,必须要通达人情。先佛曾经说过:人情是世间第一福田。一切事理,一切道法,皆由人情而产生。因此,时世的否泰,事物的损益,也都是因人情所致。能够通达人情,与人相处和谐,自然安泰;如果不近人情,与人相处隔阂,难免遭遇否运。再则,待人处事宽容厚道,则人情密切,事业必定畅通有益。反之,如果待人处事尖酸刻薄,则人情淡薄,事业一定阻碍重重,必至亏损。

自古以来,唯有圣人最能通达世故人情。我们可以从圣人所作的《易经》中得到启示。《易经》中的别卦,乾下坤上,则称为泰卦;乾上坤下,则称为否卦。在否卦的象形符号中减损上面一个阳爻,以增益下面,便成为益卦;在泰卦的象形符号中,减损下面的一个阳爻,使上面增益,便成为损卦。

按照《易经》的解释,乾代表天,坤代表地,而泰卦的象征符号是天在下而地在上,从位置上说,似乎是乖张不合理的,但卦辞上反而说是通泰的、吉祥的。这是因为上下两气互相交通,所以安泰。又乾代表君主,坤代表臣僚宾客,君主位居在上,臣僚宾客处下位,这在义理上原是顺理成章的,但反而说成是否的,不利的。这是因为居上位的人跟下面的人没有交情,意气不相投,产生隔阂,所以不利。由此可知,天与地要是不能两气相交,便不能生育万物,人与人之间要是没有交情,任何事都无法友好合作。损和益的意义,也就可以从这里面去体会了。

在上位的人,能够自奉俭约,而对下属给予优裕的待遇,那么下属自然会心悦诚服地拥戴他,这不就是上面所说益卦的道理吗?反过来说,如果在上位的人卑视下属,自己放纵恣肆,那么下属必然心生怨恨而背叛上位的人,这不就是上面所说损卦的道理吗?因此上下感情融洽则安泰。上下疏远则招来否运。能损己益人则终必彼此受益;若损人益己则终必彼此受损。由此可以看出人情上的得与失,原是很不容易使人明白的。所以先圣曾把人比喻为舟,人情比喻为水,当风平浪静时,水能载着舟在水面上航行;当波浪滔天时,水又能倾覆舟。能够顺着水流行舟,舟自可以在水面上安然浮驶;若是逆风迎浪行舟,那就有沉没的危险。意谓君王能够顺应民意民情,国家的政权才能建立。如果违背了民意民情,国家的政权就会被颠覆推翻。

因此住持得人情则道法必然兴隆,不得人情则道法俱废。人情全得则道法全兴,人情全失则道法全废。所以,上下同心协力为善,自然福佑一方;若是同恶相济,那就后患无穷。善与善同类,恶与恶同类,正如同串珠一样,黑白分明。住持法道或兴或废,皆由善恶所致,这其中的道理现象,就像在阳光之下看东西一样明白。这是历代圣哲传下来的经验,足可以引为借鉴。

【提要】这一篇教诲住持要通达人情,必须知道损益否泰之由来。

【编注:本文选自《禅林宝训注释》,《禅林宝训》,宋沙门妙喜竹庵共集,东吴沙门净善重集,凡三百篇,大概使学者削势利人我,趋道德仁义。此书古来即盛行于禅林。本文为演莲法师注释。】

发布于 2025-10-12 09:13
收藏
1
上一篇:黄帝黄龙神骑对决,蚩尤食铁兽传奇,炎帝坐骑与孙行者巅峰之战 下一篇:率土之滨东吴英雄技能揭秘,探析人物技能名称的历史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