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事儿得从铁矿石贸易说起,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买家,每年进口量超过12亿吨,其中澳大利亚供应了大头,占了六成以上。澳大利亚的矿业巨头像必和必拓、力拓和福特斯克河这些公司,靠着对华出口赚得盆满钵满。过去几年,铁矿石定价一直用普氏指数挂钩美元,现货价高位运行,但中国钢厂觉得这定价机制太僵化,总想拉近点跟现货市场的距离。2025年上半年,铁矿石现货价徘徊在每吨100美元左右,中国买家就开始在年度谈判中施压,要求调整折扣和结算方式。
事情的转折点出现在2025年9月底。中国矿产资源集团,这家2022年刚成立的国有铁矿采购商,负责整合国内钢企的采购力量,直接给主要钢厂和贸易商发了通知:暂停所有以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海运铁矿石采购。新合同一律不签,包括那些已经从澳大利亚皮尔巴拉矿区装船、在印度洋上航行的货轮。只有少数已经到港的现货才能交易。这通知一出,等于卡住了必和必拓的脖子,因为它是中国第三大铁矿石供应商,每年对华出口2.5亿吨左右,占中国进口总量的两成多。 必和必拓的澳洲股在开盘后跌了1.13%,市场一下子就嗅到不对劲。

这暂停不是空穴来风,根子在定价争端上。必和必拓坚持年度长协价格基于普氏指数加15%的溢价,用美元结算。中国买家则要季度合同,更贴近现货价,每吨能省15美元左右。谈判拖了几个月没结果,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干脆来硬的,暂停美元货源,逼着对方让步。 话说回来,这事儿也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挂钩。中国这些年一直在推大宗商品用人民币计价,铁矿石就是重点。早在2020年,必和必拓就跟宝钢做过第一笔人民币铁矿石交易,那时候还是试水,用区块链结算多笔货。 力拓从2019年起就启动人民币现货交易,2024年对华出口中人民币结算占比不小。福特斯克河集团今年8月甚至直接向中国银团贷了142亿人民币,用来支持铁矿项目,还同意了人民币结算条件。 这些澳洲矿企一看,中国这个大买家态度坚决,不想丢了市场份额,只能点头。

澳大利亚这边传来好消息,就在于力拓和福特斯克河这些公司先迈步了。力拓去年对华出口2.5亿吨铁矿石,今年重申人民币协议,港口直接用人民币支付的货在卸载。 这对必和必拓是警钟,内部斗争激烈,高管们得权衡是继续硬扛美元,还是转用人民币。结果在国庆节前夕,必和必拓松口,答应部分铁矿石用人民币结算。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10月1日在堪培拉表态,对中方暂停采购表示失望,希望尽快解决。 他知道铁矿石出口占澳洲对华贸易六成,预算收入全靠这个,要是中断,经济就得抖三抖。
中国出手这么果断,不是一时兴起。过去几年,中国一直在多元化采购铁矿石,不再把鸡蛋全放澳洲篮子。2025年上半年,从巴西和几内亚的进口量涨了4%,淡水河谷和几内亚西芒杜项目产量上来了。 跨境人民币支付系统现在一步到位,付款结汇无缝,今年上半年已经有三笔超千万吨的铁矿交易用人民币完成。 澳洲矿企感受到压力,力拓和福特斯克河赶紧调整,价格好商量,结算用人民币就行。这波操作,让人民币在铁矿石贸易中权重越来越大,跟石油挂钩后,又多了一个大宗商品支点。

对美元来说,这事儿扎心了。铁矿石贸易全球规模上万亿美元,一直是美元结算的主战场。中国暂停美元货源,直接戳中要害。全球其他国家央行一看,也开始调整储备篮子,加大人民币持有,避免贸易中断时缺币。 美国联储那边,量化宽松的报告得重审,债务举借全靠美元霸权,要是中国进口全转人民币,几万亿外汇储备的美元就没那么值钱了。中国央行这些年分散风险,黄金增持力度大,2025年上半年又买了不少。 美元地位没在汇率市场马上掉,但量变总会到质变,美联储印钞的底气得打折。
事件发展到10月7日,还在发酵。中国国庆假期刚过,钢厂转向巴西和阿根廷供应商,船运合同加速签。 几内亚矿区产量提升,货物直奔中国港口。必和必拓皮尔巴拉矿场生产没停,但新货轮在澳洲海域等着指令。 10月3日,必和必拓正式宣布接受部分人民币结算,谈判团队在上海签了初步协议。 阿尔巴尼斯推动议会辩论,外交渠道全开,致电中方求对话。 澳洲出口数据稳住,铁矿石收入还支撑着预算,但这事儿让堪培拉意识到,不能光靠美国保护伞,得自己找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