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岗位铸辉煌——嘉峪关公路人诠释“八棵树精神”的非凡之路

平凡岗位铸辉煌——嘉峪关公路人诠释“八棵树精神”的非凡之路"/

以下是一篇关于嘉峪关公路人对“八棵树精神”践行的文章,希望能满足您的要求:
"平凡的岗位,不凡的他们 | 一名嘉峪关公路人对“八棵树精神”的深刻践行"
在广袤的戈壁滩上,有一群默默奉献的人,他们守护着丝绸之路的“动脉”,用汗水浇灌着戈壁的绿洲。他们,就是嘉峪关公路人。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八棵树精神”——忠诚担当、敬业奉献、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团结协作、清正廉洁。今天,让我们走近一位普通的嘉峪关公路人,感受他身上那股不凡的力量。
"平凡岗位,默默坚守"
他叫李明(化名),是嘉峪关公路管理局的一名养路工。每天,他都要骑着摩托车,穿梭在戈壁公路上,巡查路面,清理积雪,保障道路畅通。他的工作平凡而枯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他从未有过怨言。
“戈壁滩上天气变化无常,有时候一下就是几十度,但我们的工作必须得做,”李明憨厚地笑着说,“公路是国家的生命线,保障道路畅通是我们的责任。”
"忠诚担当,守护安全"
2020年冬天,一场罕见的暴风雪袭击了嘉峪关,道路被积雪覆盖,车辆无法通行。李明和同事们立即行动起来,冒着风

相关内容:

站在嘉峪关城楼远眺,视线越过蜿蜒的管养公路,最终落在八棵树公路文化广场,那八棵挺拔的白杨,静静见证着一代代公路人对“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美好愿景的执着坚守。而我,作为嘉峪关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的职工,正以新鲜血液的姿态,在这片土地上续写“公路人”的故事。



入职的404天,从镜铁山养管站的油路修补,到应急中心的机械操作,再到应急平台的路网监测,每段岗位经历,都在帮我“读懂”公路人的使命。这段经历,不只是操作技能从生涩到熟练的跨越,更是对公路事业“守护”初心的深刻觉醒。


初入岗位

在养管一线触摸“公路人”的踏实底色


去年8月入职后,我到镜铁山养管站参与了为期1个多月的一线实践。该养管站管养168.44公里路段,海拔从1500米戈壁直抵4500米雪山垭口,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强,还因冰冻期长导致有效养护时间有限,每一次作业都得“抢时间、保质量”。


在现场学习中,前辈们手把手教我操作无人机巡查路面桥涵,通过空中视角定位病害位置,大幅提升了养护效率;又听他们结合现场实例讲解专业要求:“沥青摊铺温度需控制在规范区间,低于标准则粘结力不足,高于标准则易老化,直接影响修补质量”“路面压实度必须达到96%以上,否则通车后受荷载作用易出现沉陷”。这些专业知识绝非纸上谈兵,每一条标准都关联公路的通行安全与使用寿命,唯有跟着前辈反复实操,从辨识病害、调控参数到规范作业,才能真正将理论转化为技能。



一次正午,在路域环境整治时,地表温度飙升至40℃以上,我和同事清理边沟淤泥、清运沿线垃圾。没多久,高原反应引发的胸闷、头晕便袭来,汗水顺着安全帽带滴落,工装湿了又干,手掌被工具磨出红印。但当看到疏通的边沟排水顺畅,货车司机摇下车窗竖起大拇指的那一刻,身体的酸痛瞬间消散——原来“八棵树精神”的“踏实”,就是公路人在平凡中干出实效的坚守。


技能进阶

在机械操作中锤炼“公路人”的过硬本领


同年10月,我调至应急中心,学习铣刨机等养护机械操作。对从未碰过机械的我来说,铣刨机驾驶室里的操作杆、密密麻麻的仪表盘,像一道“拦路虎”。嘉峪关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导师带徒”机制让我有了依靠——经验丰富的吴涛成了我的“领路人”。


第一次上车,我紧张得手心冒汗,连启动键都找不准。师父没有催我,而是先带我绕着机械走了两圈:“你看,这是铣刨鼓,负责‘啃’掉破损路面;这根调节杆控制深度,多1厘米浪费沥青,少1厘米留病害,得跟着路面情况‘找感觉’。”此后几个月里,我每天跟着师父实操:从“慢走刀”练起,把每次铣刨深度的偏差、行进速度的不均,都记在笔记本上。深度超了,就轻轻回调操作杆;速度快了,就用粉笔在路面标上“减速点”。


有次作业时,我因车速没控制好,铣出的路面出现3厘米的高低差。看着不平整的路面,我愧疚地说:“师父,我重新来。”吴师父却说:“公路上的活儿,错了就改,就得有那股韧劲。”那天,我们一起返工,直到路面恢复平整。当我终于能独立完成一段路的铣刨作业,看着破损路面露出整齐的基层时,我真切体会到,公路人的本领不是天生的,就像八棵树在戈壁里生长,要经得住风沙、耐得住干旱,才能守住养护质量的“生命线”。


角色转变

在应急值守中扛起“公路人”的责任担当


今年8月,我来到应急平台,负责路网监测与值班工作。岗位从现场实操转向统筹协调,我对责任的理解也随之加深。


刚到平台时,第一次独立上报交通事故的经历,至今刻在我心里。那天凌晨2点,监控显示管养路段有两辆车轻微剐蹭,我按流程记录信息,却因紧张漏填了事故桩号,导致与交警沟通时卡了壳。正当我手足无措时,从事信息报送多年的“女汉子”许娟走了过来:“别慌,你看,桩号在监控画面左上角,咱们按路段+桩号+事故类型的顺序报,准没错。”她手把手帮我梳理流程,还陪我模拟了两次。那一刻我明白了公路人的责任,就像八棵树的守护,无关岗位,养护一线要“修得好”,机械操作要“干得精”,应急值守要“守得住”,每一个岗位都得用“万无一失”的标准,护住千万人的出行安全。


入职404天,从镜铁山的皑皑白雪到应急平台的大屏幕,我在嘉峪关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的培养下,完成了从“新人小白”到“能扛活、敢担当”的转变,我愿意以青春之力护道路畅通,让“八棵树精神”在每一段征途里薪火相传。

发布于 2025-10-12 01:43
收藏
1
上一篇:永恒的丰碑,传承与铭记的历史见证 下一篇:趣味看图猜成语第58期,好玩涨知识,一图一成语,感受深刻感恩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