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农历八月初五,老人们抬头望天,嘴里念叨着老话八月初五定冷暖?老祖宗的智慧还管用吗?”“八月初五晴,正月暖盈盈;八月初五雨,正月寒彻骨。”可年轻人多半一笑置之——这年头,谁还信这个?

但话说回来,古人真会瞎编吗?老一辈常说,八月初一到十二是“月母天”,这十二天的天气,能“照应”来年十二个月。初五对应正月,春节冷不冷,似乎早有预兆。白露时节,本该“一夜凉一夜”,可若今天艳阳高照,冷空气迟迟不来,冬天可能偏暖;若阴风冷雨,春节怕是要冻得人直跺脚。
山东的田间,北风卷着稻浪,农户们搓着手嘀咕:“这风邪性,怕是得吹到过年!”屋檐下露水晶莹,老人眯着眼说:“白露逢单,冬冷难言。”可气象数据却泼了盆冷水——近五十年,这类农谚准的不到六成。2016年白露逢单,冬天反倒暖和;2020年逢双,寒潮却把人冻够呛。

现代气象学早把天气拆解得明明白白:北极涡旋、副热带高压,甚至太平洋的拉尼娜现象,哪个不比单日天气更有说服力?可农谚的价值,从来不止是预测。它是祖辈和自然对话的密码,是囤粮备冬的提醒,更是藏在节气里的烟火气。

春节冷不冷?天气预报比老话靠谱。但别忘了,老祖宗看天的眼神里,藏着对自然的敬畏。冬衣该备就备,团圆该盼就盼——管它八月初五是晴是雨,过日子的热乎劲儿,从来不怕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