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春打六九头”,立春时刻4日5时28分迎新春
您提到的“春打六九头”和“立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与春天相关的两个重要时间节点。下面我会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解释,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1. "春打六九头":
- “春打六九头”是一种中国传统的计算时间的方法,它基于“九九消寒图”的概念。在古代,人们用“九九”来计算寒冷的日子,每九天为一个周期,共九个周期,即“九九八十一天”,用来表示从冬至到春回大地的过程。
- “六九”指的是从冬至开始计算的第六个九天周期,即第54天。传统上认为,当“六九”开始时,春天就已经开始了,因为此时天气逐渐回暖,冰开始融化,万物开始复苏。
2. "立春":
- “立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春天的开始。它通常在公历的2月3日、4日或5日之间,是按照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的,而不是按照农历。
- 立春意味着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白天逐渐变长,气温逐渐回升,自然界中的万物开始进入生长的季节。
"关系":
- “春打六九头”和“立春”都是表示春天开始的传统时间节点,但它们分别基于不同的计算方法。“春打六九头”是基于农历和
相关内容:
新华社天津2月3日电(记者周润健)“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中国天文年历》显示,2月4日5时28分迎来“立春”节气。此时节,虽然寒意犹在,但“百草回芽”已不可阻挡。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按照二十四节气的排列顺序,立春是第一个节气,又叫“打春”,就是冬至数九后的第六个“九”开始,所以有“春打六九头”之说。“五九、六九隔河看柳”,此时节会看到微微的绿色。
天文专家表示,从天文学上来看,立春预示着美好春天的到来,但从气候学上来说,立春只是春天的前奏。虽然并不意味着马上进入春天,但毕竟白昼变长、天气变暖已成大势所趋,万物复苏、春回大地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立春”不仅是个重要节气,也是重要民俗节日,为了迎春,我国民间在这一天有“咬春”“鞭春”等民俗活动。
天津市民俗专家由国庆介绍说,吃春饼、春卷、春盒,吃生菜,吃萝卜,谓之“咬春”,寓意迎新纳吉,祈福来年风调雨顺、春风得意。
“鞭春”又称“鞭春牛”“祭春牛”“打春牛”,就是用泥土捏成一个象征农事的耕牛,肚子里塞上五谷,当牛被打烂时,五谷就流了出来。这一习俗,体现了古人对春天、对农业的重视,表达了对农业丰收的祈盼,也寄托了先民对人勤春早的信心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