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胡辣汤

胡辣汤是中国河南的特色汤类食品,被大家所喜爱,常作为早餐,其特点其味道麻辣鲜香,具有开胃功效,适宜与馒头、油条、包子、葱油饼、锅盔及千层饼等面点搭配食用。 品尝胡辣汤的四个步骤为:1、闻,即端起汤碗轻嗅,判断是否散发出浓郁的中草药与羊肉汤香气。2、观,观察碗中面筋与羊肉的比例是否协调,汤的浓稠度是否适中,以及汤色是否清澈透亮。3、尝,汤汁应粘稠且入口顺滑,羊肉与面筋需有嚼劲,胡辣味应恰到好处。4、品,饮尽汤后,评估口中余香与中草药浓郁味道的持久度(超过十分钟为佳品)。 胡辣汤采用多种天然中草药按比例配制汤料,并加入胡椒和辣椒,以骨头汤为底料,其特点为汤味浓郁、汤色靓丽、汤汁粘稠,香辣可口,非常适合与其他早点搭配食用。已经发展成为河南及陕西等周边省份都喜爱和知晓的小吃之一。
2、水煎包

水煎包不仅是河南名吃,也是中国传统风味小吃,起源于北宋时期的东京汴梁城(今河南开封),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主要流行于华北及中原地区。其以水煎工艺制成,成熟时底部形成焦黄色脆壳,兼具蒸煮与煎炸的口感特色,外皮酥脆、内馅鲜美。 制作采用面粉、肉类、蔬菜等原料,通过发酵、包馅、煎焖等工序成型,需精准掌握火候与水面糊调配。各地分支在馅料及工艺上有所差异:河南开封以牛羊肉或素菜为馅,常搭配胡辣汤。 后来,水煎包制作工艺又在山东发扬创新,采用发酵面皮,独创“水煮油煎”工艺,形成“上软中鲜底脆”三重口感,2016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3、芝麻盐

芝麻盐是以炒熟芝麻与食盐碾压制成的传统调味食品,主要原料为芝麻,不含防腐剂。其制作流程包含文火翻炒、凉置后捣碎及加盐融合等步骤,常用于佐食馒头或拌面条。该食品因含盐量较高,需高血压等特定人群控制食用,但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及矿物质,可补充营养并有助润肠通便。 据说芝麻盐的起源与寒食节习俗相关,传为纪念春秋时期晋国介子推而衍生冷食传统,后形成饼卷鸡蛋配芝麻盐的食用方式。早期芝麻粉通过手工擀压制作,后发展为用石臼、石磨加工。现代制作中常使用料理机粉碎芝麻与花生,混合后加盐翻炒,成品需密封防潮保存。
4、鸡蛋蒜

鸡蛋蒜于河南人,正如大酱之于东北人。在河南,家家户户吃馒头都少不了鸡蛋蒜这道美食。这道菜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非通过炒制鸡蛋和大蒜制成,而是将煮熟的鸡蛋与大蒜混合,加入食盐和其他调料后捣碎制成。 吃的时候滴上一点芝麻油。光是闻上去就能让人食欲大开,食用时,香油的醇厚、鸡蛋的鲜香以及大蒜的辛香完美融合,形成独特的风味。 鸡蛋蒜既可以当作一道下酒菜,也可以当作开胃小吃,像陕西的肉夹馍,河南的馒头夹鸡蛋蒜,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5、蒸蔬菜

蒸菜是一种以水蒸气为传热介质的烹调方法,涵盖主食、小吃及菜肴制作,具有滋润软糯、原汁原味的特点。河南蒸菜与其他地方蒸菜的最大区别在于,蔬菜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几乎所有蔬菜均可用于蒸制。 从槐花、榆钱子、米茼蒿、荆芥、扫帚苗,到地瓜丝、土豆丝、南瓜丝,再到茄子、老豆角等,只要是能吃的蔬菜,皆可成为蒸菜之佳品。 蒸蔬菜是一种低油低脂、保留营养的健康家常烹饪方式,核心做法包括洗净沥干蔬菜、拌油防粘、裹粉后大火短时蒸制(3-8分钟),搭配蒜泥、生抽等调料食用。做法简单且适合夏季清淡饮食,成为河南夏季餐桌必点之菜品。
6、毛鸡蛋

毛鸡蛋是指未孵化出小鸡的鸡蛋,其中胚胎已基本成型,体表长有细小绒毛,故而得名。这道菜在河南十分流行。一般人看到这美食,一定会被吓得不轻,不敢下嘴。 然而,一旦品尝这道美食,其美味定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一般做法是像茶叶蛋似的添加调料水煮,边煮边敲击蛋壳,将汤汁渗进蛋内,吃时连同蛋壳内汤料和蛋肉一块吮吸进口中,边嚼边品。当地民谚云:"宁舍三月肉,不舍毛蛋汤"。还有种煎烤做法,小鸡在炭火的高温下变得滋滋冒油。然后塞上子孜然椒盐以及辣椒粉等调味料即可。成菜吃起来软软嫩嫩,滋味十足。 这道菜富含极高的营养价值,经常食用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因此,建议克服心理障碍尝试品尝。
7、炸爬蚱

爬蚱,是河南的方言,也就是咱们经常说的蝉,蝉蜕皮之后,会飞的,有的地方叫爬猴、知了猴、老机牛子。每到夏夜,孩子们都会在树林里挑灯夜战,寻找这种繁殖奇特的小生物。 油炸爬蚱是以蚱蝉若虫(俗称爬拉猴、知了猴等)为主料制作的特色菜品,属高蛋白、低脂肪野味。其原料选用刚出土的蝉若虫,虫体蛋白质含量达58.58%,脂肪含量10.32%,并富含钾、磷、钙、锌等矿物质。据《中国药材学》记载,蝉若虫具有益精壮阳、止渴生津等功效,蝉蜕可辅助治疗咳嗽、风疹瘙痒等症。 制作时需将活蝉若虫经沸水烫洗后,以盐水浸泡或烹煮入味,再用小火油炸至酥脆,佐以精盐、孜然等调味。常见做法包括基础盐油版、香辣版、五香版等,部分菜谱搭配辣椒面、椒盐或黄瓜摆盘。预处理强调浸泡去污与焯水去腥,油炸需控制火候以防焦糊,成品口感外酥里嫩。该菜品现为部分高端酒店及民间特色饮食中的保健食品。
8、酱豆饼

酱豆饼,又称酱窝窝、豆酱饼、酱锅饼,闻着臭,吃着香,是河南传统农家特色小吃,以黄豆为主料,配以花椒粉、茴香粉、精盐、芝麻等调味料制成。其制作需经浸泡、蒸煮、发酵、调味、成型及晾干工序:黄豆浸泡2小时左右后木柴煮沸30分钟,焖锅降温至30度,覆棉被发酵5-7天至出丝,加调味料搅拌,手工压搓成团后纱布压制成饼,晾晒密封保存。 该食品起源于上世纪物资匮乏时期,曾是河南农村学生的重要口粮,现作为地方风味食品活跃于餐饮场景,承载着当地人度过贫困时期的历史记忆。食用时可直接食用、油炸或作炒菜辅料,也可搭配馒头一起吃,其独特发酵风味被形容为“臭脚丫味”,但口感醇香,成为中老年群体乡愁载体及90后群体时代记忆符号。
9、狗腿馍

狗腿馍,又称菜蟒,因其长条弯曲的形状而得名,是河南的特色美食。名称颇具趣味,意指长条形的菜馅馍。想象一下,面皮包裹着各式馅料,盘旋在笼屉之中,其形态不禁令人联想到蟒蛇的蜿蜒。在河南,这道美食广受喜爱,不仅在众多饭店中占据一席之地,更是主妇们厨房中的常客。 狗腿馍,由外壳包裹着各种馅料。随着季节的更替,馅料也会随之变化,为食客们带来不同的味蕾盛宴。这道美食深受河南人喜爱,在饭店和家庭中常见,随着季节变化,馅料也会相应调整。 狗腿馍制作时,将或圆或方的面皮里打入鸡蛋,再将菜料铺平,然后卷起,上笼清蒸十分钟左右即可。 制作美味狗腿馍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宜的青菜作为馅料。虽然韭菜鸡蛋粉条馅较为常见,但夏季蔬菜品种丰富,荆芥和苋菜也是常用选择,其中苋菜色彩鲜艳,荆芥则增添独特风味。
10、松花蛋

松花蛋,又称皮蛋,河南人称其为变蛋,为中国汉族人发明的蛋加工食品,是一种中国特有的食品,具特殊风味,能促进食欲。 变蛋在河南可以说是最普通最常见的菜肴,老辈人做变蛋有个口诀:“一斤石灰二两碱,再用锯末卷一卷。”意思是说将适量的石灰和碱倒在水里搅拌均匀,把准备好的鸡蛋放进去来回滚动,然后再把鸡蛋放到锯末里滚动。之后放到阴凉处7-8天,之后就可以吃了。 变蛋,不但是美味佳肴,而且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王士雄的《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皮蛋,味辛、涩、甘、咸,能泻热、醒酒、去大肠火,治泻痢,能散能敛。”中医认为皮蛋性凉,可治眼疼、牙疼、高血压、耳鸣眩晕等疾病。 大众都可食用:火旺者最宜;少儿、脾阳不足、寒湿下痢者、心血管病、肝肾疾病患者少食。变蛋可以说是夏季专属福利,夏天在地里干活累了,拿个变蛋,凉水一冲,然后一口吃掉那叫一个爽。变蛋调菜也很好吃,经常和黄瓜一起搭配,简称黄瓜拌变蛋。

从史前裴李岗文化的陶灶,到现代中央厨房的标准化生产,河南饮食始终保持着"守正创新"的基因密码。这些扎根黄土的味觉记忆,既是农耕文明的活态档案,更是中原儿女写给大地的美食情书。正如美食家崔岱远所言:"读懂河南菜,就读懂了中国人的生存智慧。"撷生活点滴 汇世间精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