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
衣着服饰是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
是彰显人类文明的重要符号,
衣着变化记录着历史的变迁、文化的进步
岁月流转,
时光会记得,改革开放40年来,“穿”在新疆青年身上的时代印记。
当我们翻开历史的照片,就会惊奇地发现,服饰的变迁,是一部写在不同年代,中国人身上鲜活而有说服力的改革开放史。
改革开放前
最时尚的装束是军装

记者 刘媛媛 供图

假领子让单一的服饰更具变化。记者 银璐 供图
改革开放前几年,当时的照片大多是黑白照,人们的衣着款式和颜色也相对单调,衣柜里绿、蓝、黑、灰等几种颜色的衣服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衣着消费观念是耐穿耐脏,面料以“牢、大、粗”为准,奉行“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最时尚的装束莫过于一身草绿色旧军装。
在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穿衣买布要凭布票,穿新衣成了一种奢望。好在不知道是谁发明的假领子,平时穿颜色和款式都很单调的褂子或毛衣时,就佩戴上假领子,以显得精神。假领子样式比较丰富,既有小碎花布料的,也有荷叶边款式的,再梳个大辫子,别提有多美。
改革开放初期
色彩缤纷时代的开端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渠道越来越广泛:图书、广播、影视等,能接触到的服饰文化越来越多元。这一时期,三裤一鞋一裙——喇叭裤,健美裤,牛仔裤,回力鞋,连衣裙最为流行。

网络图:那时,烫着卷发,戴着蛤蟆镜,穿着嫣红色喇叭裤,提着收录机,踩着永久牌自行车招摇过街,是最时尚的打扮。
喇叭裤:

网络图

上世纪80年代,新疆青年身穿喇叭裤在北京留影 记者 阿丽亚 供图
喇叭裤最初是如何映入我们眼帘的呢?大致和1978年风靡中国的两部日本电影有关。一部是《望乡》,栗原小卷扮演的记者面容清秀、气质高雅,一条白色的喇叭裤让她的身材更显婀娜,让无数少女心生羡慕。
另一部是《追捕》,高仓健和中野良子不仅成了年轻人最早的偶像,片中矢村警长的墨镜和一条上窄下宽的喇叭裤,更成了当时无数男青年效仿的对象。和喇叭裤同样风靡的还有米黄色风衣,衣领儿还得竖起来。

网络图 风衣
蛤蟆镜:

记者 刘媛媛 供图
上世纪80年代,人们管太阳镜叫蛤蟆镜,也叫麦克镜,原因是当时播放的美国电视连续剧《大西洋底来的客人》主角麦克·哈里斯所戴,成为时髦男女的专宠。“这种流行,是一般年轻人无法拒绝的。”


记者 阿丽亚 供图
上世纪80年代《上海滩》风靡大江南北,剧中头戴大礼帽,身穿长风衣,围着白围巾的许文强更是成为不可替代的神话,新疆的各族青年们也常常如此模仿。
连衣裙:

记者 银璐 供图

记者 刘媛媛 供图

记者 银璐 供图
80年代不得不提的就是少女情怀的红裙子,一部《街上流行红裙子》,一部《红衣少女》,让色彩鲜艳的裙子成为大街小巷的女性追求时尚的标志,就短裙而言,有两片裙、四片裙、八片裙,有人从香港带回的一条质地绝对优良、让姑娘们见了就挪不开眼睛的粉花裙,竟然是十二片的。领口的款式也是变化多端,有小翻领、大翻领、小尖领、青果领、鸡心领、圆领、一字领、堆领等等。

拥有一双回力鞋是潮流的标志(网络图)

记者 刘媛媛 供图
那时,拥有一双回力鞋已经是相当牛的潮人标志。曾经,回力鞋是体育专业运动鞋中的“奢侈品”。高腰底子很厚,内侧有半月形的红色标志,内踝骨位置有一块纪念章大小的白色圆形皮子,它曾是很多人的第一双运动鞋,那时候盗版的回力鞋相当多,十几元左右,而正版大约要三十几元。
健美裤:


上身蝙蝠衫、下装健美裤是那时的流行。 记者 刘媛媛 供图
除了喇叭裤,另一种在这个时代特殊的流行产物“踩脚裤”孕育而生。“踩脚裤”也叫“脚蹬裤”或“健美裤”,一般以黑色为主,贴身,高弹力。80年代,从娃娃到六七十岁的大妈,女人们无论老少、胖瘦、已婚未婚,几乎每人都穿着健美裤。于是大街小巷,上身一件宽松的衬衫或毛衣,下半身两条腿是上下一条线,女性穿着有着高调的统一,回想起来,有点可笑,但也十分可爱。
当时流行一种叫做“招手停”的发型。就是把额前的刘海高高地吹起,再用发胶固定,做出招手一般的浪花姿势。

记者 阿丽亚 供图
风衣

记者 刘媛媛 供图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新疆青年流行服饰里出现了风衣的身影,风衣至今有上百年的
历史,最早是英国部队士兵防风避雨的外衣。款式特点细节突出,前襟双排扣,右肩附加裁片,开袋,配同色料的腰带、肩襻、袖襻。初春,秋末,新疆温差较大,穿风衣满足了温度与风度的需要,已出现就得到大家的喜爱。
上世纪90年代:
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经济快速增长,“下海潮”方兴未艾。加上改革开放让人们手里的钱袋子鼓了,人们愿意为品质和设计买单。在这个阶段“量体裁衣”的裁缝店多了,各种各样的成衣店如雨后春笋。那时候所谓的“设计”不过是抄袭欧美秀场的时装风格,款式层出不穷。而新疆青年的服饰文化,也更加多元。
打开家里的老相册,照片里,母亲穿着各式各样的服装,“高腰V字”时代,海绵垫肩、高腰裤、高腰裙成为时尚。而能穿一件彩色的皮或呢大衣,才是最时髦的事情。
垫肩服装
20世纪90年代的人们对垫肩外套格外着迷,几乎人手一件,穿上它就代表了潮流。而21世纪的人们却感觉很浮夸,做作、不自然,但在当时如果一件上衣没有垫肩,那是极不时髦的。

记者 阿丽亚 供图

记者 刘媛媛 供图
20世纪90年代,霍尔果斯边贸逐渐兴盛。很多新疆人都会在寒冷的冬季穿上呢子大衣,其中戴毛领子的双排扣大衣最时髦。几乎每个家庭都有订做大衣的经历。在商场一件大衣的价格在千元左右,对普通人家而言算奢侈品。

记者 银璐 供图

记者 阿丽亚 供图

记者 银璐 供图
牛仔裤,牛仔装,上世纪80十年代就出现在中国市场了,但是被当做过于前卫,颓废的服装风格,而被主流社会拒绝。这种源于美国的服饰,真正绽放的时代是在上世纪90年代。
就是这种粗线条的包裹才能凸显女性柔美。其中最为标志性的单品,也是近年来复古势头最强劲的单品,高腰牛仔裤。将上衣束进去的穿法,在当时就是行走的“时髦精”。

记者 候辉 供图

1993年,牛仔装成为时髦男女的必备单品。记者 刘萌萌 供图
1998年,李亚鹏、徐静蕾主演的大陆第一部青春偶像剧《将爱情进行到底》的播出不亚于后来《流星花园》的影响力,脚踩白球鞋、身穿连衣裙、一块方巾扎起长发,剧中的徐静蕾成为校园女神的标准打扮,几乎每个女孩都学会了用手绢扎头发。

记者 刘媛媛 供图
90年代末,娱乐圈里港台偶像几乎都是分头,林志颖的四六分,郭富城的“富城头”大行其道,1999年-2002年,大街小巷几乎全是谢霆锋的消息,而杂志上的谢霆锋:四六分头,发哨粉红,简直帅得天地不容,几乎每个男生都会模仿他们留分头。

记者 候辉 供图

记者 银璐 供图
21世纪后:
进入新世纪后,全球化的速度加快,网络发达,服饰消费也已经升级,普通消费者也能买到海外商品,国内外有成千上万的品牌可供挑选,某种款式大规模流行的现象极为少见。而另一方面,中国元素开始在服装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体现。
服装的作用已经不再是御寒,而是一种个性魅力的展示。大家更追求个性,通过品牌穿出品味和档次。商场、购物网站琳琅满目的服装,撞击着人们的眼球,考验着人们的审美尺度。人们最不能忍受的事也许不是穿了一件不合身的衣服,而是发现居然有人穿了一件跟自己一模一样的衣服,这个时代,“撞衫”很尴尬,“合群”?不存在。

记者 刘媛媛 供图


文/新疆晨报记者 刘萌萌 刘媛媛 图/新疆晨报记者 刘萌萌 刘媛媛 银璐 候辉 阿丽亚
【晨报爆料热线:0991-8801111】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