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是蒙语“包克图”的谐音,意为“有鹿的地方”,又称“鹿城”。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基本概况
• 地理位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北与蒙古国接壤,南临黄河,东西接土默川平原和河套平原,地理坐标东经109°15′~110°26′,北纬40°15′~42°43′,海拔1067.2米。
• 辖区与面积:辖9个旗县区和1个国家级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2.78万平方公里,截至2023年末,常住人口276.17万。
• 气候条件:属于半干旱、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历史文化
• 历史渊源: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在包头设九原县,秦设九原郡,西汉改称五原郡。它是沟通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之间的交通要冲,沉淀了厚重的草原文明。
• 文化融合:随着城市发展,草原风情和工业文明交相辉映,展现了草原钢城、休闲之都的独特风采。2005年首批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城市特色
• 文明和谐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固阳秦长城、敖伦苏木城址等12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 现代工业城市:是伴随国家重点项目建设而逐步发展壮大的工业城市,拥有内蒙古最大的钢铁、铝业、装备制造和稀土加工企业,是国家和内蒙古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稀土、新型煤化工和装备制造基地,誉称“草原钢城”“稀土之都”,是全国20个最适宜发展工业的城市和全国投资环境50优城市之一。
• 科技创新城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8万多人,国家及自治区研发机构64家,国家和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10个。拥有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如世界最大的3.6万吨垂直挤压机、世界首套甲醇制低碳烯烃装备等,是国家首批20个创新型试点城市之一。
• 生态宜居城市:黄河流经境内220公里,正在建设国家级黄河湿地公园。城市规划疏朗大气,城市功能完善,人居环境优美,城市化率达到80%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
经济发展
• 2024年经济成绩:2024年,包头GDP总量达到4575.1亿元、增长8.1%,经济总量在全国百强城市中排名72位,相比2023年前进了9位。其中,规上工业增长值增长23.4%,连续40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总量突破1000亿元,居全自治区第一。
• 产业布局:正构建以稀土、光伏、钢铁铝业为支柱,氢能、氟材料等为新兴增长极的“3+5+N”现代化工业体系,打造“世界稀土之都”“世界绿色硅都”等。
旅游资源
• 自然景观:
◦ 赛汗塔拉城中草原:位于包头城中,是城市中的绿色明珠,可在此散步、骑马,感受草原风情。
◦ 希拉穆仁草原:夏日可自由奔跑,听河水流淌;冬日落满冰雪,尽显纯粹。
◦ 黄河流凌:冬季冰凌在水中漂浮,如花朵开放,碰撞发出清脆响动,增添冬日生气。
◦ 春坤山:被誉为“鹿城之巅、云中草原”,主峰红旗峰海拔2345米,为包头市海拔之最,也是内蒙古西部最大的高山草甸草原,适合登高远望。
◦ 梅力更自然生态风景区:以众多巨型球状花岗岩高山、瀑布和植物景观为主,有“阴山第一瀑”等自然景观。
• 历史人文景观:
◦ 五当召:有“草原上的布达拉宫”之称,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存有众多珍贵文物。
◦ 美岱召:始建于明朝嘉靖十八年(1539年),是全国唯一一处城寺结合的明代城池,见证了祖国北方民族团结的历史。
◦ 包头南海湿地景区:位于东河区东南侧,集旅游观光、生态休闲、科普宣传于一体,素有“塞外西湖”之美誉。
• 工业旅游项目:
◦ 包棉1958:由老棉纺织厂改造,保留原始风貌,变身潮流打卡地。
◦ 北方兵器城:陈列着各类火炮、坦克、飞机等退役兵器,是军事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包头工业发展的缩影。
美食推荐
• 莜面:口感筋道弹牙,可做成莜面窝窝、莜面鱼鱼等多种形状,常搭配羊肉臊子。
• 烧烤:夏日傍晚,街头烧烤烟火气十足,羊肉串是招牌美食。
• 清水涮羊肉和手扒肉:用铜锅清水熬煮,能品尝到内蒙古羊肉的鲜美。
• 烧麦:薄皮裹着鲜嫩肉馅,顶端绽如花瓣,搭配砖茶,汤汁四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