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期,非遗风采——翱翔天际的风筝艺术之旅

第11期,非遗风采——翱翔天际的风筝艺术之旅"/

这是第11期的内容,主题是“翱翔的非遗——风筝”。
---
"第11期:翱翔的非遗——风筝"
"引言"
当春风拂过,万物复苏,又到了一年一度放风筝的好时节。在蓝天白云下,看着色彩斑斓的风筝乘着风越飞越高,自由翱翔,这不仅是孩子们快乐的源泉,更是一种承载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艺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翱翔的非遗”——风筝,探索这项古老技艺的魅力。
"风筝的悠久历史"
风筝,古称“纸鸢”,最早起源于中国。关于风筝的起源,流传着多种说法,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是关于东汉学者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有人将纸贴在竹框架上,制成可以飞行的器具,这便是风筝的雏形。也有说法认为,风筝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鲁国,由公输班(鲁班)发明,用于传递信息或作为军事信号。无论起源如何,风筝在中国已经有着超过2000年的悠久历史。
"风筝的文化意蕴"
在中国文化中,风筝不仅仅是一种玩具或娱乐工具,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
1. "祈福纳祥":古人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晦气,带来好运。尤其在中秋节,民间有“放纸鸢,祈月明”的习俗,寄托了对团圆和美满生活的

相关内容:

长城网讯(记者 耿佳)风筝起源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被称为人类最早的飞行器,起初是用来通风报信的。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春秋时期,著名的建筑工匠鲁班曾制木鸢飞上天空。后来,以纸代木,称为"纸鸢";汉代起,人们开始将其用于测量和传递消息;唐代时,风筝传入朝鲜、日本等周边国家;到五代时期,又在纸鸢上系以竹哨,风入竹哨,声如筝鸣,因此又称"风筝"。至宋代,放风筝逐渐成为一种民间娱乐游戏,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元代时,风筝传入欧洲诸国。风筝在竹篾等的骨架上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

风筝。图片来源于网络

放风筝是古代人春游时期重要的传统活动,如今随着人民生活文化的丰富,风筝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非物质文化遗产风筝制作工艺也濒临失传,如今金氏风筝也面临着这样的窘迫。

金氏风筝是宫廷风筝,最大的特点就是好飞、便宜、骨架好。金氏风筝是北京风筝著名流派之一。创始人金福忠出身于风筝世家,原是宫中的匠人,他制作的风筝被称为金氏风筝。它兴起于20年代,它造型雄伟,画法粗犷,颜色独特,喜用单一黑色,被叫做“黑锅底”。金氏风筝不仅绘制独特,而且起飞性能稳定。他制作的风筝,八尺以下一律采用独膀条,不用拼接,表现了高超的扎制技艺。

今年68岁的王赤峰,是金氏风筝第四代传承人,做了60多年风筝,因擅长做鹰,又有“鹰王”之称。数十年积累中,他研究出概念创新“无风放飞”,既有传统民间文化韵味,又兼具现代力学理念,堪称一绝。老爷子还将风筝带出国门,作品被拍出高价,有时甚至一个难求。

无风风筝的高价拍卖本是事业上的回春,王赤峰却有自己的隐忧:“真正有兴趣能持久关注风筝的人越来越少了,我不仅想把自己的生意做好养家糊口,还想要这传了两千多年的手艺能真正传承下去。等老一辈走了,这条脉别断。”

发布于 2025-10-09 06:27
收藏
1
上一篇:风筝,古称纸鸢揭秘,蚂蚁庄园6月17日答案今日揭晓 下一篇:2020年泰国热销车榜揭晓!第一名让你意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