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与纸鸢,究竟有何区别?深度解析两者差异

风筝与纸鸢,究竟有何区别?深度解析两者差异"/

是的,"风筝 (fēngzhēng)" 和 "纸鸢 (zhǐyuān)" 指的是同一个事物,它们之间没有区别,可以互换使用。认为它们是两回事是一个常见的误解。
可以这样理解:
1. "风筝 (fēngzhēng):" 这是更"常用、更口语化"的说法。 指的是利用风力在空中飞行的一种娱乐工具或航空器,通常由竹篾、纸张或布料等材料制成。 在现代汉语中,提到放风筝、风筝比赛等,基本都用“风筝”。
2. "纸鸢 (zhǐyuān):" 这是更"书面化、典雅"或"古雅"的说法。 “纸”指材料,“鸢”指老鹰,古时人们认为风筝像老鹰一样能飞得很高。 这个词常见于古诗词、古籍文献或需要显得比较文雅的场合。 例如:宋代高翥的《村居》诗中有名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总结:"
"本质:" 两者指代的是同一个东西——利用风力升空的器具。 "用法:" "风筝 (fēngzhēng)" 是日常

相关内容: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明习俗中有一项民俗就是放风筝。子可是山东人,山东也是中国风筝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说起风筝,还真是有很多门道。比如,风筝和纸鸢严格来说,并不是一回事。

风筝发明于东周春秋时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五代时期有个叫李邺的人,在纸鸢上加入了竹笛等物件,风吹声响,如同“筝”音,故其制作的纸鸢被人们称为“风筝”。此时,能发出声音的被称为“风筝”,不能发出声音的则仍叫“纸鸢”。

宋朝之后,在清明前后放风筝成为一项流行的民俗。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放风筝成为清明时节一项休闲活动。

清明时节放风筝,也和清明的风有关。《清嘉录》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古人认为,清明放风筝可以放走晦气。在清明节放风筝时,把自己知道的灾祸疾病写在风筝上,然后等风筝升到天空中时就剪断风筝线,让它随风飘逝,希望带走所有的秽气,带来好运。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姚昊】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发布于 2025-10-09 06:27
收藏
1
上一篇:蚂蚁庄园2020年6月15日答案揭秘,风筝的别称“纸鸢”中的“鸢”字内涵 下一篇:风筝,古称纸鸢,揭秘蚂蚁庄园2020年6月17日趣味知识今日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