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胜景入诗篇——品读杜甫龙门中的河南风情

龙门胜景入诗篇——品读杜甫龙门中的河南风情"/

我们来品读杜甫这首关于河南洛阳龙门的诗。
"首先,需要澄清一点:" 您提到的《龙门》这首诗,"并非"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在杜甫现存的诗歌作品中,"没有"题为《龙门》的诗。
"很可能是您记错了作者,或者这首诗并非杜甫所作。"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文化地标,历代文人墨客多有题咏。或许您想了解的是其他诗人写的关于龙门的诗,例如:
"唐代·刘禹锡《龙门佛龛》" 或其他刘禹锡关于龙门的作品。 "唐代·白居易、元稹等" 也有可能写过涉及龙门或伊阙(龙门古称)的诗。 "宋代·苏轼" 等宋代诗人也可能有题咏。
"如果您确实对杜甫与龙门有关联感兴趣,或者想了解杜甫其他描写河南风光的诗作,我可以为您提供相关信息。"
"例如,杜甫确实写过描写河南地界(如洛阳附近)或与河南相关的著名诗句,虽然不是以《龙门》为题:"
"《登高》(杜甫,唐代)" 诗中有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虽然这首诗写于夔州(今重庆),但“国破”背景指的就是安史之

相关内容:

《龙门》

唐·杜甫

龙门横野断,驿树出城来。

气色皇居近,金银佛寺开。

往还时屡改,川水日悠哉。

相阅征途上,生涯尽几回?

《龙门》是由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出自《全唐诗》,由苏鹏朗诵。这首诗作于天宝元年到四年,也就是公元740~745年之间,是杜甫再游龙门时所作。前4句写景,描写从东都到龙门一路走来所见景色。“断”、“来”、“近”、“开”这四个字,表现皇都之壮丽,佛寺之繁华,浑然一体。后四句抒怀,感叹数年来风尘仆仆,频入皇都而一事无成,唯恐韶华易逝而途穷终老。

译文大概是这样的:龙门山在旷野上横断开来,驿道两旁的树木自洛阳城一直连向龙门山脉。气势壮丽的东都距离龙门很近,站在城楼上,便可看到山上众多佛寺的大门一律向着都城而开。我数次往来其间,看到这里不断发生着变化,那时光流逝、山河依旧的情形令人心生感慨。再看看那道路上往来不断的行人,一生中还能再见到他们几回来哉。

龙门石窟与大同云岗石窟、敦煌莫高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龙门石窟从北魏开始建造,经历隋、唐,延至北宋,前后长达400余年。龙门造像以北魏和唐代为主,其中以宾阳中洞、奉先寺和古阳洞最具有代表性。大美河南,神都洛阳欢迎您!(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苏鹏 张文倩 视觉:王冠锦)

发布于 2025-10-08 23:57
收藏
1
上一篇:古时龙门,探寻华夏文明之源的地望之谜 下一篇:龙门石窟,探寻龙门山命名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