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试驾奔驰C级,三叉星光辉依旧,璀璨依旧吗?

独立试驾奔驰C级,三叉星光辉依旧,璀璨依旧吗?"/

这是一篇关于独立试驾奔驰C级后的感受文章,围绕“闪耀的三叉星,还依然璀璨么?”这个核心问题展开:
---
"独立试驾奔驰C级:闪耀的三叉星,还依然璀璨么?"
当驾驶舱盖缓缓合上,指尖触碰到那熟悉的“三叉星”徽标时,心中总会涌起一丝特别的期待。它不仅仅是一个汽车的标识,更代表着一段历史,一种品味,一种近乎执念的向往。这一次,我并非在4S店体验,而是在一次相对“独立”的行程中,与新款奔驰C级有了几天的独处时光。于是,这个问题便挥之不去:在日新月异的市场和层出不穷的对手面前,这颗曾经熠熠生辉的“三叉星”,是否还能保持它的璀璨?
"设计:经典之上,微调的优雅"
首先映入眼帘的,依然是那头饱含奔驰家族DNA的设计语言。格栅更加横向拉伸,内部线条也做了调整,配合独特的日间行车灯组,辨识度极高,气场十足。虽然“大嘴”设计在初期引发过一些争议,但开上几天,你会逐渐欣赏这种不加掩饰的豪华与力量感。侧面线条流畅,尤其是C级轿跑(CLA)版本,那溜背造型更显动感。车尾的设计也保持了水准,但相比前后的惊艳,车尾的变化略显保守。

相关内容:

在新能源满天飞的当下,BBA在网络上似乎就像隐形了一般。然而实际上,3系和C级如今一个月平均下来依然还有一万多台左右的销量。奥迪在进行A5L的车型切换,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A4L最近的销量,相信之后A4L和A5L加起来依然还是万辆水平。


优惠力度是不可回避的因素,在不少地方,奔驰C级的裸车优惠已经超过12万了,而如今即便是全新的奥迪A5L都能做到不足24万的裸车价。


以这台2025款的260L皓夜运动版为例,如今各地的落地价普遍都能做到27-30万上下。虽然它只是一个小改款车型,但是这一代的W206,从推出至今也才不过四年左右,以传统车型的眼光来看,它应该正值当打之年。


虽然W206刚出来时,关于外观的争议不小。不过到了如今,看过五花八门的新势力之后,再看奔驰C级这样的车,反而会觉得眉清目秀很多。


即便是用上了夸张的“鲨鱼嘴”,呈现出一副很有冲击感的运动姿态,但圆润而流畅的雪茄式线条,依然透露出了奔驰应有的优雅。就算细节上没有所谓的隐藏式门把手、隐藏式水切等等,更没有什么电吸门这样的炫技,就单凭线条和漆面,C级一样能自内而外散发出豪华车的气息。


让和我一样的小伙伴倍感遗憾的是,自从这一代开始,C级就没有了立标,只剩运动风格的三叉星中网了。所以在我眼中,上一代两种前脸版本兼备的W205才是最经典的。


毕竟当时每次看到引擎盖上的三叉星,都会觉得它在指引方向。



座舱设计更是C级的拿手好戏,奔驰的“精装修”风格,如今已经是世人皆知、争相模仿。


外观似游艇,内饰更胜游艇一筹。上一代的浮岛式木纹饰板,到了这一代直接“进化”成了浮岛式中控,代表豪华的木饰则被彰显运动的仿碳纤纹路烤漆饰板所代替,还有非常耀眼的镀铬包边。不过请注意,是真的字面意义上的“耀眼”,在晨曦之下有些角度会反射强光 ,这在车厢里一些局部强光反射会令人眼睛不适。



方向盘的造型相比起老平台的车型更加运动化,环身很粗,包裹的面料手感甚至比座椅更细腻,搭配三九点的打孔表面,摸上去很能讨好人。方向盘背后的镀铬换挡拨片更是挑拨驾驶者的必备。


不过两侧按键的交互就有些问题了,方向盘两侧的小屏幕被取消,所有按键都换成了一体式的触控面板,视觉上会更高档一些,然而使用虽然带有一定的震动反馈,但是手感依然显得有些模糊,面积小、敏感度又高,日常使用时会有误触。



另外,方向盘上的功能键实在是太多了。左右两侧上方的位置,分别留给了仪表盘和中控屏的主题切换,而下方的位置则是分别留给了巡航和多媒体。然而多媒体的部分和电话、语音是共用的,导致多媒体区域只有音量调节键、没有切歌键。


在我看来,中控屏的主题切换部分,完全没有必要占用这个宝贵的地盘,仪表盘的界面操作也完全可以简化一下。巡航功能的面板,布局的思维也还停留在传统思路。



仪表界面的主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简化,但依然保留了诸如导航、驾驶辅助、经典仪表、运动仪表等多个主题可选,使用拟物化的风格,虽然不是如今流行的扁平化设计,但和奔驰车厢内部的华丽装潢显然会更搭。



2025款C级的最大亮点之一,在于车机已经用上了高通8295,而且是全系标配。但给人的感觉并没有“质的飞跃”,因为芯片升级是让整个车机反应更为灵敏,视觉上的系统和UI的设计还是之前的样式。


应用软件的数量不算多,但有网易云音乐、爱奇艺、B站这样的常用APP;地图拖拽时的跟手感一般,语音方面能支持的车控功能也不多,好在识别反应和速度尚可。



值得点赞的是,整个操作菜单的层级很浅,这一点会很方便用户上手。而且交互方面也有可取之处,诸如在低速遇上障碍物接近时会自动弹出360全景视窗,而且独立的卡片也不会完全遮挡首页,更显友好。


但是,功能设计有一些冗余的地方,譬如首页的卡片和下方的Dock栏里就出现了重复的切歌键。好在常驻的空调卡片倒是很容易操作,还有就是偶尔会出现蓝牙连接时,点击屏幕无法操作的问题。


音响的音质不错:中音和人声非常干净;重低音很清晰,没有多余的颤动;高音不破音;在没有加钱上更高级的音响配置前提下,除了听上去略显单薄之外没有什么缺点。


另外就是屏幕的角度有些“躺”过头,虽然面向驾驶者有一定倾斜,但是观察起来依然会有点别扭,而且也容易带来反光的问题。



值得点赞的是,天窗是前后排独立的,其中前排的天窗可以完全打开,但前后遮阳帘并不是独立控制的,无论开启还是关闭都是一并作动的——这个就比较推荐用语音来控制,比顶棚的触控要好用一些,触控实测需要划动之后长按不松手会比较有效。



C级的座椅可以说是目前我试驾过的车型里体感最硬的,几乎没有之一。光是面料用的就是手感非常硬的耐磨型皮革,内部的填充更是又紧又实,靠背外围的侧翼高高地耸立,将身体夹得非常紧。可以说,除了空气头枕之外,这张座椅几乎没有任何舒适性的元素,甚至比一些运动型桶椅还要硬朗。



这种偏硬的质感也被带到了后排。国产版的C级轴距经过了加长,有一个不错的后排腿部空间,靠背角度不能调节,整体给了一个比较后仰的角度,坐垫也有加长,空气头枕显然是奔驰一个比较聪明的配置,因为它可以大大缓解整个座椅带来的偏硬质感。


奔驰C级这样德味儿的座椅风格,更多考虑了长途驾驶时对身体的支撑性,但在中国用户喜闻乐见的“沙发”感上,奔驰的坚持可能会损失一部分用户。有意思的是,在之前驾仕派对于奔驰座椅的科技日参观体验时,工程师强调过奔驰的座椅在安全性上和人体骨骼的医学指标上的考量都非常严谨。


或许相对偏硬的支撑,在用户久坐之下对骨骼的良好支撑是一种长期主义,但在整个中国市场目前智能、舒适的风向下,很多用户会更倾向于坐上去一瞬间的放松和舒适体验——找到“软硬适中”的平衡,也是德系品牌们下一步要做的功课。



而且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奔驰C级后排的配备也是比较素的。Console上除了一个隐藏的储物格之外,也没有USB充电口。有一点谈资的地方,在于后排的“老板键”布置在了后排右侧的门板上,用起来更便利一些。



尾厢标称容积455L,内部很平整,能塞至少三到四个行李箱,而且带有电动开关,内部带有挂钩和网兜来存放零碎物品,平时出行基本够用。



如果说这台C级看起来在走运动风,那么开起来就更是这样。


动力方面,无论是C200L还是C260L,使用的都是代号为M264的1.5T四缸机,只是调出了170马力和204马力两个版本,另外全系都带有48V轻混系统。


这套系统的本质,是在原车的12V电路基础上加入一套电压更高的系统,来为一些功率更高的车载电器供能,使用的是皮带驱动的P0电机,无法对动力输出形成辅助,主要用于发动机的启停,在热机启动、停机滑行、动能回收等工况下也能派上用场。



有了这套48V系统,热机启动、怠速的时候车身震动会变得很小。但这也和系统的电池储能息息相关,在一些电能储备不足的情况下(譬如冷机启动),发动机带起的抖动依然会出现,最后我还是忍不住关掉了启停。在大约六成高速、四成市区拥堵路况混合,并且长期开空调的情况下,我甚至测出了14L/100km的油耗,似乎这套系统对于油耗的贡献并不明显。


9AT变速箱的表现中规中矩,虽然挡位数很多,但是梳理出来的PEDAL MAP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线性。舒适模式下,日常行驶时稍微给点油门,单靠拉转速时给出的扭矩并不多,再深踩油门过大约30%就会迎来降挡,反应速度大约要半秒不到的时间;二三挡切换时的抖动感稍微有些明显,并带有一定的拉扯感;如果突然大脚给油的话,变速箱的反应速度会略有延时。


但是如果给油门一脚脉冲的话,那么发动机会维持高转速至少一秒以上,如果在运动模式下,这种策略没有问题,但是在舒适模式下就显得有些多余了。另外,换挡拨片的响应速度也一般,大约也要个半秒左右。


所以,我个人更推荐平时使用节能模式,想开快车的时候直接用运动模式,再将拨片作为辅助。



底盘方面,转向除了整体手感略偏重之外,其它方面还算不错,至少阻尼的线性度还算均匀,无论是随角度还是随车速,都没有太过于突兀的变化,只是路感不够明显,方向盘打起来的顺滑度也一般。


而悬架更是让我意外。为了营造出所谓的运动性,它牺牲了太多东西,然而换回来的结果与之相比却并不值得,当你开过G世代的3系之后,这种对比会更加明显。



你会感觉到,这台车不但弹簧刚度被拉高了,减震器的阻尼也被提高了不少。虽然在弯道里的车身侧倾得到了一定的抑制,车身的跟随性也不错,但是日常的舒适性、甚至轮胎对于路面的贴服感也被很大程度牺牲了。日常行驶时,路面震动带来的冲击会完整地传输到你的屁股下,而且后悬刚度过高,导致行驶时会有比较明显的弹跳,缺乏安定感,而车身的起伏也没有因此得到很好的控制,感觉就像是在开卡丁车。


胎噪也是一个不小的问题,这台顶配车型,用上了非常顶级的高性能胎——固特异EAGLE F1,然而低速状态下的隆隆滚动声实在太大了,不知道的还以为自己在开AMG。


早在上一代的W205上,就有过悬架调校有些极端的问题,没想到这一代还是这么倔强。



智驾方面,虽然奔驰给C级提供了L2级别功能,但是领航功能属于选装包的范畴,实际售价超过了两万元。顶配车型标配的是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功能,甚至连集成巡航辅助都没有,系统只能在压到车道线时修正方向,并不能自主完成沿车道行驶的动作。


跟车功能也偏向于保守,即便是最短的距离一档,在市区、快速路上与前车的距离也拉得比较开,很容易被加塞。泊车方面也只有辅助,没有自动泊入功能。对于驾驶辅助方面的期待,还是要寄希望于纯电的奔驰CLA了。



倒是盲区监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品牌只会在后视镜上留一个昏黄的小灯,而奔驰在这里使用的是一个红色的三角形信号灯,视觉上很扎眼。而且触发时的提示音音量很大,音色也比较刺耳,感觉比AEB的提示音还夸张。


独立试驾总结:


和很多人的固有印象不一样,在我看来,单论“34C”三家的横向对比,如今最运动的是奥迪,宝马倒向了偏舒适的均衡路线,而奔驰则是在走运动路线。


而为了营造出这种运动化的风格取向,这台C级甚至从里到外都刻意打扮得有些过了——更具杀气的外观、更炫更亮眼的内饰、更硬朗的座椅和悬架,很多AMG的元素都被搬到了这台普通级别的260L上,然而这似乎也有些脱离奔驰在大众心目中原本应有的内核。



据说C级即将迎来又一次小改款,换装低功率版的2.0T,但是在我看来光换装动力总成已经不够了。如今的C级,需要的是一次中期大升级。


或许奔驰想要给予C级的是一种“能够自己开的时候也很爽”的感觉,但是在广大用户心中,舒适和运动的均衡,驾控细节上的拿捏,才是在同级车型中,选择一台奔驰的核心价值。

(END)

发布于 2025-10-07 17:57
收藏
1
上一篇:国内必游50大自然奇观,走过25站显品味,走遍50站享极致幸福之旅 下一篇:星途瑶光C闪耀登场,引领未来智能出行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