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华录》中盼儿说了这样一句话“东京真是,富贵迷人眼”。
东京,说的是北宋的东京城,和当时的西京、南京、北京共位于我国中原地区的河南河北。

北宋定都东京之后,经过城市繁荣的氛围,后周新城外的关厢迅速壮大,直至八个关厢。到宋神宗时,由于外部战争接连不断,故在后周新城(宋称之为里成)外围又展拓修建第三重外郭城(又称罗成,最初周围50里165步),并有堞楼、瓮城。因此,东京成了拥有三套城堰的都城,分别是宫城、里城、外城。

宫城又称皇城,即大内,宫城的四角创建有角楼。

里城为内城,又称阙城,因早于新城(外城),故又称旧城。里城建筑不仅有宫殿,还有衙署、寺院、王府宅邸以及居住的住宅和商店、作坊等。响应防御需求,扩建外城时,里城外围的城壕依然保留。
外城又称新城或罗城,凡河道从城下通过的地方,都开有水门,以供船只往来。神宗熙宁年间(1086年——1077年),开始在外城的城墙上设敌楼,城的偏门设瓮城。

东京的市肆商业不仅仅止于特定的“市区”内,而是遍布全城,住宅、作坊与店铺纷纷落入其中,临街比比皆是。按时按点营业的货物交易市场是为了跟进商业在城市里的发展,尤其是相国寺。相国寺位坐落于城中繁华地区,又在汴河北岸,交通四通八达,因此形成了最大的交易市场。
城内宗教建筑众多。除了相国寺,还有五十多处佛寺,比如上方寺。城内道观亦是不少,二十多处,有朝元万寿宫、佑圣观等,其他祠、庙、庵、院等六十多座,封丘门内依稀可见袄教、拜火教等教堂。
东京城外,不仅有居民、店肆、手工作坊,亦存在皇帝别苑,如琼林苑、金明池、宜春苑、玉津园,宋时称其四园。
“大抵都城附近,皆是园圃,百里之内,并无闲地”——《东京梦华录》卷六

声明:线稿图是我一笔一笔自己画的,画了好多个小时,如果大家喜欢,尽管拿去,评论留言告诉我一下就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