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王渝凤 实习生 张力 摄影报道
年关来了,你家的年货是在超市买的还是农贸市场,还是特地去赶场买的呢?
赶场?没错!身处城市里的你,是不是很久都没有赶场了呢?其实,赶场这样的习俗还存在,我们也还能在主城看到。
年关将至,慢新闻记者花了一周左右的时间,在重庆几个不同的地方感受了一下赶场的特色,有的是每月的一四七号、有的是二五八号,还有的地方是三六九号,一到时间节点,人山人海,小时候赶场的感觉一下子就回来了。
大竹林赶场
时间:1、4、7
地点:嵩山中路站附近,门口有669路公交

大竹林的入口处做了一个拱形的大门,门上“渝拢汇”三个大字给人一种商品、买家、卖家汇集在一起的感觉,瞬间有了赶场的氛围。
大门上还拉了一条横幅告知附近居民银竹苑已迁至于此,一位嬢嬢解释说:“银竹苑那边的菜市拆了,周边的大排档也要拆,要盖学校了。”这时一位卖水果的商家小哥脸上露出了笑容,“拆了好,这下居民都到这里买菜,人多了生意也好了。”

进门左边卖的是一些生活日用品,晾衣架、刀具、炊具、锤子扳手等工具、锅盖配件、望远镜等,东西很多,一眼看过去,摊位的这头到那头都站着人。老板:“买不买没关系,看看也欢迎。”


在大门右侧你能看到妈妈总是叮嘱你的秋裤,外观花色虽然与咱们现在的审美有些差异,但一条15元 ,两条25元的价格也算实惠。

继续往里走,在右手边能看见一大片摊摊摆满了厨房用具,炒菜的、煲汤的、蒸煮的,不锈钢盆、老式的瓶瓶罐罐、搪瓷盅盅……
别看这些东西价格便宜,其实质量很不错,不少家庭买回去烧饭、盛菜,质量既好还能用很多年。


当然,每个赶场地都少不了老北京布鞋、皮鞋、棉衣棉裤,深受大爷大妈们的青睐,甚至还想着给孙孙买套回去。


蒸屉子、竹筛等竹编手工艺品,超市里买不到,在赶场的地方还比较多,卖这些竹艺作品的大爷告诉记者,现在会竹艺的人越来越少了,喜欢用这些东西的人却越来越多。

竹编手工艺品旁边卖的是土鸡蛋和自制皮蛋,这种皮蛋是用泥巴、石灰、碱、盐巴、稻米壳混合包裹鸭蛋。单个1.5元,买上5个就是1.4元一个。据说这位大叔在这里卖了很多年的土鸡蛋和自制皮蛋了,口碑很好,他也从过去只收现金到现在使用二维码收款,“时代在变,我们也要变。”

大型糖果摊摊前堆满了刚刚下班的建筑工人,里面的糖果、饼干、面包都是小时候的味道。赶场地马路对面工地上的建筑工人称了些散装饼干和面包,便宜又解饿。
一位买糖果的大哥告诉记者,他的女儿在附近读书,“没让她当留守儿童,想着跟着我们怎么也要好一点。”为了让孩子读书、过好日子,这位大哥平时很节约,逢赶场的时候才会去买点礼物给孩子,“当作‘扎包’(注:重庆话,意为礼物),娃儿高兴惨了。”

虎溪赶场
时间:新历带有2、5、8的日子
地点:沙坪坝新市街上,地图搜索虎溪老街临时市场

老街入口的第一家店是家包子馒头铺,起早赶场的人,不管是买家还是卖家,都可以在这里买了早饭垫垫肚子后,开启今天的交易。
尽管有手机日历,但是传统挂历挂画还是很受老一辈的喜欢,海报的样式还是和小时候的一样。
2020年12月底了,又到了团年货的季节,瓜子花生买的人要多点了,虎溪这边的瓜子15块2斤。没有处理过的野生蜂蜜,上面还有蚁穴,价格才35块一斤,亲眼可见的原生态。璧山农户自种的脆白菜2块一斤,儿菜2块5一斤,炖汤的耙莲藕3块5一斤。儿菜做出的咸菜配稀饭很巴适。
比起超市的,这些农户自家种的菜都是最新鲜的,有些上面还带着泥巴。自家发的霉豆腐,裹上一层海椒面,方方正正摆起,买的人也多,10块钱一盒。一些菇类,松茸12块一斤,金针菇4块,蘑菇8块,杏鲍菇5块,香菇8块,都是新鲜的,用来炖汤很鲜。
有家包抄手的店,在周边街坊邻居心里有极好的口碑,抄手皮薄馅儿多,皮、馅儿、成品,都可以单独购买。还有卖自家熬的梨膏糖,10块钱一包,功效主治咳嗽、哮喘、咽喉炎、牙痛之类的。老板很有口才,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
各种新鲜肉类,猪肉、羊肉、鸡肉等,赶场拒绝冻货。还有各种佐料,给人一种一看就能现场做出一道美味的感觉。
没想到还能看见老一辈喜欢抽的烤烟。小时候经常能看见爷爷从烟袋里拿出它来,塞进烟嘴,点火,吸一口。
在虎溪赶场中,你还能看见补鞋、改衣服等老行当,缝缝补补还能穿。
蔡家赶场
时间:新历带有3、6、9的日子
地点:一个露天停车场附近,导航搜索“蔡家邂逅KTV”
蔡家位置离市区稍远,但是每逢赶场的日子,人流量并不会小。很多家庭都是来赶一次场买一车东西回去。
小时候家家户户以及学校教室都会配一把鸡毛掸子,清灰、教育孩子都很好使。现在有了扫地机器人和吸尘器,鸡毛掸子在市场上逐渐被淘汰。

这个市场的前面部分是一些生活用品类,中间是瓜果蔬菜类,后面是水产肉类,还有一个服饰区,周边还零散分布着一些农民从自家带过来的农作物,很多都是早起刚摘的,很新鲜。
沿着市场周边逛,商品很杂,蔬菜水果、肉类水产、生活用品,还有其他地方的特产。
贵州本地的牛肉也拖到这里来卖了。还有四川阿坝州的风干牦牛肉,这么地方性的特产在一般的超市也不一定买得到。
冬季干燥,多吃水果补充水分,在这里,水果吃得起!之前在超市看的苹果最便宜都是5块多一斤,这里的丑苹果只要3块钱一斤。柑子有1块5一斤的,有2块一斤的,这些都是摆在中间位置的大摊贩,如果你沿着墙脚走,可以看到一些农民在卖自家种的,更便宜,只要1块钱一斤。
好久没见着用原始杆秤来称重的,已经不记得怎么看杆秤和口算价格了。
卖各种中草药的,现场就能磨成粉,还是挺方便的。

装在不锈钢盆里的茶叶,看起来更香了。还有各种养身茶、花茶,一站式购物。
这里还有乌龟小金鱼之类的,盆摘植物,各种花花草草。因此这也是周围人的小型花鸟市场。
赶场其实赶的是一种热闹、一份人间烟火气和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在这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和压力下,偶尔来一场赶场,放下脚步逛gai(街),去感受农民的质朴与纯粹,放松自己、拥抱生活。
记者还整理了一些重庆主城区赶场地儿的日子,有空去赶场!
1、4、7:同兴、廖家坪、北碚歇马
3、6、9:幸福花木世界、双凤桥街道
2、5、8:鸳鸯、中梁镇、盘龙赶场、凤天大道君和广场楼下、李家沱土桥、南坪
1、3、5:茶园
每周日:红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