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映秋,张宝林笔下的诗意画卷

红叶映秋,张宝林笔下的诗意画卷"/

张宝林是一位当代中国画家,以山水画和花鸟画闻名。他的作品通常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著称,展现了深厚的传统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然而,我无法提供关于他具体作品《红叶》的详细信息,因为这需要访问特定的艺术资料库或画廊。如果您对张宝林的作品感兴趣,我建议您访问艺术博物馆、画廊或在线艺术平台,以获取更多关于他的作品和展览的信息。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张宝林

国庆节前夕,儿子儿媳计划着带女儿去外地游览。可从寄宿学校归来的孙女,却执拗地拒绝了。

“哪儿也不去,就去西山植物园!”她搂着奶奶的胳膊,声音里带着离家的黏腻。这孩子的主意,像颗圆润却坚硬的石子,沉在了家庭计划的水底。于是,接她回家的第二天,我和妻便陪着孙女,乘坐公交车到植物园。

迈进园门,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城市的喧嚣被隔绝在外,满目秋意正浓,充耳鸟鸣清脆。

园里畦圃菊花开得正盛,像打翻的调色盘,又像织锦的地毯。黄的像镀了金的阳光,白的似新落的细雪,紫的又似晚霞般浓郁,在秋风中轻轻摇曳,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妻俯身细看,轻声说:“这花开得真好!”

我的心思却不全在花上。更多的时候,是看着孙女。她十三岁,正上初二,平日里被宽大的校服罩着,总觉着还是个没长开的小丫头。今日脱了校服,换上一袭淡黄上衣,配着黑白格裤与雪白运动鞋,清新活泼,令人惊觉她已亭亭。齐耳短发下,苹果般红润的脸庞上,双眸清澈明亮,流转间光彩动人。她在花径间轻盈地穿梭,时而蹲下身子细嗅花香,时而转身朝我们招手,发梢在风中飞扬。阳光勾勒出她青春的轮廓,那一瞬间,我心里甜丝丝的。

沿着曲径徐行,一片小树林出现,多是些槭树、黄栌之类。孙女忽然奔向一棵黄栌,那神情,比方才看见菊花要兴奋。那满树的叶片红得浓烈,像一团凝固的火焰,又像天边的晚霞。有些叶子飘落,在空中打着旋儿,宛如一只只红色的蝴蝶。

“爷爷奶奶,快看!”她回头招手,眼睛亮晶晶的,“这叶子怎么会这么红呀!”

孙女拾起几片鲜润的红叶,摊在掌心端详。那叶片形似团扇,叶脉清晰得像地图上的河流。

“我要带回去做标本,夹在那本大词典里。”妻慈爱地笑着,用指尖轻轻拂去叶片尘土:“你还和三岁时一样,见到好看的叶子就喜欢得不得了。”

“这次不一样嘛,”孙女微微噘嘴,随即又兴奋起来,“奶奶您看,这红色多纯正!可是,叶子为什么会变红呢?”

我依稀记得些植物生理学的道理,但此刻,对着孙女那纯然好奇的眼睛,这些冰冷的科学解释,似乎都显得有些不近人情了。妻却开了口,她的话,像一阵温和的风。

“我小时候,你姥爷也跟我说过,叶子在树上看够了云卷云舒,听够了鸟鸣虫唱,心里装满了故事。等到秋天要离开了,就把这些故事化作最红的颜色,讲给路过的人听。”

孙女听得入了神,低头凝视掌中的红叶,喃喃道:“故事?它会有什么故事呢?”

“有的呀,”我接过话头,“你看,这处深红的斑痕,许是夏日急雨留下的印记;那微微卷曲的边缘,或许是被蝉鸣声熨烫过;叶尖这个小缺口,说不定是哪只虫子尝了一口,觉得不对味就走了。”

孙女不再说话,只是专注地看着那些叶片,仿佛真要从脉络里读出春夏的故事来。她轻轻摩挲着叶面,眼神里多了几分沉思。

我们缓步而行。孙女安静了许多,时而仰头看看留恋枝头的红叶,时而低头瞧瞧手中拾起的红叶,那衣着在秋光里,与满园的青松、翠柏、绿柳、红叶、黄菊,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偶尔有落叶飘到她的肩头,也只是轻轻拂去,目光始终追随着那些飞舞的红叶。

我忽然想,这红叶何尝不是一种生命的姿态?它静静地吸收阳光雨露,将岁月的痕迹都化作生命最后的绚烂。这红色,是沉淀,是圆满,是离别枝头前最深情的告白。它让我想起人生的秋天,那些经历过的风雨,那些收藏的回忆,最终都化作了生命的厚度与智慧。

孙女要将红叶制成标本,何尝不是想把这份对生命的领悟也一并珍藏?她正值豆蔻年华,这红叶会是一个沉静的美与印记。或许很多年后,当她翻开那本大词典看见红叶,还会想起奶奶说的那个关于故事的故事。

夕阳西下,离开植物园时,孙女将红叶用手帕包好,放进衣袋里。她依然活泼,却似乎又多了一份沉静的欢喜。我和妻很是欣慰。

这个下午,我们获得的,不只是几枚红叶。

发布于 2025-10-06 23:12
收藏
1
上一篇:枫叶为何绽放秋日红?揭秘秋天的色彩魔法之谜 下一篇:枫叶胜春花,秋日绚烂生命力,温暖心间的视觉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