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车票刚放出来,我手一抖抢到两张去长沙的硬座,下一秒就想起去年在绿皮车上被泡面味熏到想跳窗的惨状。

这回我学乖了,背包里先塞了只UV水杯,200块,烧完水还能给自己来一轮紫外线日光浴,谁还怕车厢尽头那只千年不洗的塑料桶。

别急着笑我矫情,高铁座椅比马桶圈脏十倍的新闻又不是我编的。

我上周把实验室的ATP荧光检测仪偷回家,顺手测了邻居刚下北京的背包带,数值飙到9876,比我家马桶冲水按钮还高。

那一刻我直接下单银离子睡袋,折叠起来就一苹果手机大,塞进牛仔裤后袋都不鼓包,夜里铺在卧铺上,皮肤不痒鼻子不塞,连打呼噜的分贝都降了。

限塑令升级后,酒店一次性塑料说没就没,我去年在厦门用一次性马桶垫还被人翻白眼。

这回我带玉米纤维的,0.15毫米厚,泡热水三秒变软,垫完直接冲走,不堵马桶还环保,前台小姐姐看我眼神都像看环保侠。

竹浆压缩毛巾更离谱,一颗奶片大,泡水变手帕,擦完脸还能擦鞋,回南天也不发臭,我顺手给隔壁熊孩子擦了冰淇淋,他妈当场甩给我两个橘子。

药不能停的人更惨,我表姐甲减,去年在张家界把优甲乐落酒店,连夜花三百让外卖骑手翻山送药。

今年我给她整了个“药精灵”,七格药仓带蓝牙,手机一响她就吃药,全程录音,回头发我打卡截图,省得我陪她半夜找24小时药房。

小东西抖音播放量破亿不是没道理,慢性病人的旅行自由就靠它续命。

广州白云机场现在租“卫生包”,15块一天,臭氧消毒柜随便用,我把背包、耳机、手机全塞进去,三分钟拿出来热乎乎的,像刚出烘干机的袜子。

北京南站更卷,共享消毒柜旁边直接摆抗原,扫码领,我测了才上车,对面大爷看我捅鼻子直乐,转头咳嗽两声,我默默把口罩捏紧。

酒店卫生挂牌也内卷,全国三月刚出的“三级卫生认证”把消毒流程做成直播,房间电视能回放保洁员擦马桶的全程。

我昨晚挑了家挂三颗蓝星的,进门先闻消毒水味,床单带折痕,连遥控器都套着一次性膜,爽到我把银离子睡袋当枕头,一夜无梦。
清单说再多,不如一句:83%的人因为没带好卫生用品在路上崩溃,剩下的17%只是嘴硬。
我去年属于前者,今年学乖,背包侧袋塞满100ml次氯酸喷雾,安检员看我像看移动消毒站。
折叠硅胶漱口杯挂背包带,高铁上接开水烫一遍,泡咖啡都带薄荷味,对面小姐姐跟我要链接,我直接甩二维码,社交就是这么简单。
五一的票你抢到了,卫生战才刚开始,别等拉肚子、皮肤过敏、错过药点才想起我这段话。
行李再轻,也留点重量给这几样小玩意,毕竟假期只有五天,后劲却能痒半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