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赏金猎人M 世界历史网
2025年10月02日 11:50 河南



二、秦汉至南朝(前214年—589年)- 秦代(前214年—前206年):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平定岭南后,东莞地域属南海郡番禺县,纳入中央政权管辖体系。
- 汉代(前206年—220年):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设盐官于东莞境内(今虎门一带),成为岭南重要盐业基地。东汉时,中原移民南迁促进农业开发。

三、隋唐五代(581年—960年)- 隋代(581年—618年):开皇十年(590年)废东莞郡,复置宝安县,属广州总管府。
- 唐代(618年—907年):开元二年(714年)于屯门(今香港屯门)设军事要塞,东莞成为海上贸易中转站。至德二年(757年)宝安县更名东莞县,县治迁至到涌(今莞城),隶属广州,此标志着“东莞”作为县级政区正式确立。

四、宋元时期(960年—1368年)- 宋代(960年—1279年):北宋开宝五年(972年)东莞县并入增城县,六年(973年)复置。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划出香山镇(今中山市),东莞县域定型。此时东莞已成广南东路经济重镇,虎门、白沙等地为海防要冲。咸淳年间(1265年—1274年),中原移民大规模迁入,带来先进农耕技术。

五、明清时期(1368年—1840年)- 明代(1368年—1644年):洪武元年(1368年)东莞县属广州府。万历元年(1573年)析出部分属地置新安县(今深圳、香港)。明中期,东莞成为岭南商贸中心之一,莞城“四市”闻名,莞香、莞盐、莞草远销海外。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抗倭名将汤克宽驻守虎门,修筑炮台。

六、近代至新中国成立(1840年—1949年)- 鸦片战争时期(1840年—1842年):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东莞成为抗英前线。1841年虎门之战中,关天培率军浴血抵抗。- 晚清(1842年—1911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建成东莞第一所新式学堂——东莞中学前身“宝安书院”。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广九铁路东莞段通车,推动近代化进程。

七、当代发展(1949年至今)-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年—1978年):1950年属珠江专区,1952年划归粤中行政区。1958年短暂与宝安县合并称“惠阳专区东莞县”,次年恢复建制。


结语从新石器时代的蛮荒之地,到秦汉的盐业重镇,从唐宋的海贸枢纽,到明清的商贸名邑,再到近代的抗英前沿与现代的制造业之都,东莞的历史变迁是岭南文明演进的缩影。其发展轨迹既受王朝更替与政策调整影响,亦得益于濒海地理优势与移民文化的交融。今日的东莞,正以深厚的历史底蕴为基石,书写新的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