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诗曰:
福州闽江多支流,乌龙白龙共悠游。
台江琴江马江绕,帝封亭江亦风流。
三江汇聚成一脉,历史传说各千秋。
江名虽多皆闽水,见证岁月任东流。
众所周知,闽江是福州的母亲河,闽江发源于武夷山脉,一路聚溪会流,浩浩荡荡奔向下游福州。
可除了闽江,福州为什么还有乌龙江、白龙江、台江、琴江、马江、亭江、帝封江、三江口,这么多的“江”,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闽江到达南台岛(仓山区)的西端(淮安半岛),闽江被一分为二。南边这条支流,称为
“乌龙江”。因在南台岛南端,也称“南港”。
至于为什么叫乌龙江,有各种关于黑龙的传说。和乌塔一样,“黑”同福州话“乌”,因而得名。否则应该叫“黑龙江”了。
北边支流,也就是台江和仓山中间的这段江面,由于流经人口密集区,仍称“闽江”,因在南台岛北端,也称“北港”。
还有另一个名称“白龙江”。相传闽越王无诸后人余善在大庙山(今福州四中)上钓得一条白龙,建了一座钓龙台,因此,旁边的江面就称“白龙江”(为了避免混淆,以下将该段江面称为“白龙江”)。
台江的来历也与大庙山息息相关。钓龙台与旁边的闽江,一台一江,“有台临江”,这片区域就称为“台江”。
乌龙江流经盖山竹榄一带时,据说南宋末年,在林浦村登基的宋端宗赵昰被元军追赶到此。
忠于南宋的将士们江边堵截,与元军血战,因此得名“帝封江”,即为保护皇帝,封锁江面之意。
要不是地产开发商,这个江名和历史不会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当白龙江流到船政文化景区(原马尾造船厂)时,据说因为江心中有一巨石,状如马头,潮涨则没,潮落则现,这一带的江面故名
“马江”。沿江地区因此得名“马尾”。
著名的中法马江海战在此爆发。
乌龙江与白龙江在南台岛东段重新汇合,就是“三江口”。三江口除了乌龙江、白龙江外,第三条江究竟是哪个?众说纷纭,比较大众的说法是马江。

穿过马江段后,闽江终于汇聚其全部磅礴之力,一路浩荡东进,奔流入东海。沿途经过琴江段,据说这一段江面形如古琴,故名“琴江”。旁边是具有历史韵味的琴江满族村。
继续向前约8公里,抵达马尾亭江乡,也是闽安古镇所在地。闽安历来是福州海防重地和军事要塞,因其城头面临闽江,“城头”在福州话同“亭头”音,得名“亭江”。

总而言之,这些各具特色各不相同的名称,都是闽江的一段。之所以产生这么多名称,大概是当时没有统一命名,各地根据传说、习俗,赋予它们独特的名字。
岁月流转,这些名称早已约定俗成,深入人心,成为历史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