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荣耀!全球第9位!见证这座城市的崛起与辉煌

武汉荣耀!全球第9位!见证这座城市的崛起与辉煌"/

哇!这个排名非常引人注目!
不过,“武汉,全球第9位”这个说法有点模糊,缺少了"具体是哪个领域或榜单的排名"?
武汉作为中国的中部中心城市,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多个领域都有可能取得全球性的排名,例如:
1. "经济方面":比如GDP总量、城市综合实力排名等。 2. "科技方面":比如创新指数排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 3. "交通方面":比如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名、地铁线路长度排名等。 4. "宜居性方面":比如全球宜居城市排名等。 5. "其他方面":比如特定产业(如光电子、汽车)、高校排名等。
"为了更准确地理解这个信息,您能提供更多背景吗?" 比如:
是哪个机构发布的排名?(例如:世界经济论坛、联合国、某个研究机构等) 排名的是哪个具体指标或领域?(例如:经济规模、创新能力、交通枢纽等)
了解这些信息后,我们才能更好地判断这个“全球第9位”的具体含义和重要性。

相关内容:

9月17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汉篇章”新闻发布会第二场:聚焦武汉加快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

新闻发布会现场。

【发布人】

武汉市科技创新局党组书记、局长 董丹红

中共武汉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谢济全

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武汉市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夏蕾

洪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邬磊

武汉市财政局一级调研员 祝丽华

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 刘维华

武汉市科技创新局党组书记、局长董丹红

介绍“十四五”期间

武汉市加快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有关情况▼

01

科技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显著增强

湖北日报:请问“十四五”期间,武汉市在高质量发展科技金融,加快打造全国科技金融中心方面有哪些好的举措和成效?

中共武汉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谢济全:

根据2025年7月发布的第16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FCI)”,武汉在全国排名第10位。根据2025年最新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武汉在全球排名第79位,比“十三五”末提升32位。

截至2025年8月末,我市落地AIC基金5只、规模56亿元,排名全国第5;发行科创债32只、规模284亿元,排名全国第5。

科技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显著增强。截至2025年6月末,武汉市科技企业贷款余额达到4206.8亿元。先后推出科保贷、科担贷、青创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等政策性金融产品,截至2025年8月末,已覆盖全市7000家科技企业,累计贷款近750亿元。

为更好地推动科技金融发展,2025年6月,我市出台《加快建设全国科技金融中心行动方案》,首次将“打造全国科技金融中心”作为我市科技金融发展目标,提出了五大行动共20项举措。

02

用财政“活水”激发科技、产业创新“活力”

第一财经:在加快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过程中,财政投入发挥着“助推器”的重要作用。请问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方面,财政部门是如何做好资金保障的?

武汉市财政局一级调研员祝丽华:

通过“免申即享”方式,兑现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工业“小进规”、服务业“小进限”等一系列奖补资金,切实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目前,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1.6万家,位居副省级城市第2;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达348家,位居副省级城市第4。

落实科研补助政策,助力构建由1家国家实验室、2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4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8家湖北实验室等组成的高能级创新平台矩阵。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精准投向重点产业、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我市成功入选财政部、经信部组织的国家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首批试点城市。

着力打造创投基金矩阵,重点支持“从0到1”原始创新阶段种子投资和“从1到2”初创企业成长阶段天使投资,着力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

03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工人日报:请问“十四五”期间,武汉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是如何赋能城市创新生态的?谢谢。

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武汉市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夏蕾:

以订单式研发、产学研服融合创新等方式,引导创新主体持续提升专利质量。截至2025年6月,全市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4.15件,同比增长17.95%;全市建有省、市两级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59家,累计培育高价值专利组合46个。

2025年,8家园区建成专利导航实验区,累计完成重点产业专利导航报告13份,为91家园区重点企业提供专利导航服务,形成73份企业专利导航报告,帮助企业培育高价值专利340件。

深入开展“守护知识产权”专项执法行动,共联合品牌企业开展“订单式”打假维权执法行动1373次。强化知识产权海外布局与纠纷应对指导,帮助企业防范海外知识产权风险。

04

洪山区亮出“山、水、校、产、城融合”城市新名片

人民网:洪山区科教资源禀赋突出,在创新策源、创业孵化、人才集聚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请问“十四五”期间,洪山是如何加快环大学创新发展建设,推动科教人才优势转化的?

洪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邬磊:

洪山区把加快环大学创新带建设作为全区科技创新工作的首要任务,编制《武汉市环大学创新发展带规划》,同步编制“一校一册”。出台“山水星光”计划,配套推出“星光科转8条”,打造“山水硅巷”品牌,亮出一张“山、水、校、产、城融合”的城市新名片。

今年来,依托国有平台建设武汉先进技术研究院,与高校联合建设概念验证中心等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全区已累计备案市级概念验证中心3家、中试平台27个,探索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揭榜挂帅”机制,持续支持各类校企产学研项目500余项。

通过打造区域“创新生态圈”,引育各类科技企业。全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500余家,“十四五”期间总数增加两倍,同时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1600余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近140家,各项数据均位居全市前列。目前辖区各类众创孵化载体总数达50家,其中国家级孵化载体11家,总面积超100万方。今年来,已新建设5个“星创空间”,实现师生校友创新创业“拎包即住”。

05

武创院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创新支持体系

中新社:请问武创院在助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方面有哪些探索和成效?谢谢。

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刘维华:

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支持武创院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文件,支持武创院大胆闯、大胆试,构建形成了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的创新支持体系。

累计成立29家专业研究所、59家企业联合创新中心、7家公共服务平台;聚焦生命健康、先进制造、机器人等领域,打造3个“创新枢纽”。组建成立武汉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已成功推荐3个项目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支持,面向中部地区储备了900余项具有颠覆性技术潜质的项目。引进集聚领军科学家和创新创业团队70多个,创新创业人才近1000人,投资转化科技成果近1000项。

创新“先投入、后转股”的“拨转股”投入机制。联合头部资本设立7只市场化基金,撬动社会资本近40亿元。推动在汉建设“深交所科交中心湖北服务窗口”。

(来源:武汉发布)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发布于 2025-10-03 07:57
收藏
1
上一篇:城市简历——武汉,历史底蕴与未来蓝图 下一篇:大武汉的传奇崛起,中部六省独占鳌头的特大城市,揭秘武汉不凡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