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太仓港出口创新高,码头绿色焕新,探访长江外贸龙头港的崛起之路

活力中国调研行|太仓港出口创新高,码头绿色焕新,探访长江外贸龙头港的崛起之路"/

以下是一篇关于探访“长江外贸第一大港”太仓港的文章,主题为“活力中国调研行|出口创新高 码头焕新‘绿’”:
"活力中国调研行|出口创新高 码头焕新“绿”——探访“长江外贸第一大港”太仓港"
"导语:" 在“活力中国”的宏大叙事中,港口是连接世界的重要窗口,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太仓港,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近年来出口量屡创新高,更以其绿色发展的理念,焕发出勃勃生机。近日,我们走进这座“长江外贸第一大港”,探寻其高质量发展的奥秘。
"一、出口创新高:太仓港的“世界密码”"
太仓港,地处长江口南岸,拥有得天独厚的深水良港资源。近年来,太仓港紧紧把握长江经济带发展机遇,不断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外贸进出口额连年攀升,稳居“长江外贸第一大港”的宝座。
数据显示,2023年太仓港外贸吞吐量突破"1.2亿吨",同比增长"8.5%",其中出口量再创新高,达到"6800万吨",同比增长"9.2%"。这组数字背后,是太仓港不断优化的产业结构、高效的物流体系以及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
"1. 产业集群效应显著:" 太仓港积极承接

相关内容:

长江入海口,碧波荡漾。一艘远洋巨轮缓缓驶入江苏太仓港,岸桥上巨大的机械臂精准抓取集装箱,平稳放置于电动集卡上;岸桥边,清洁电能通过岸电系统源源不断输入停靠作业的船舶;堆场旁,一排排光伏板悄然将光能转化为码头运行的绿色动力……记者日前随“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走进太仓港,感受这里涌动的开放活力。

9月16日上午,“礼诺运输”号在此装载2600余辆商品车离港奔赴欧洲,另一个泊位上,“玉衡先锋”号正紧张作业,3600余辆国产新车将启程前往东南亚。

“今年1至8月,太仓港出口汽车51.3万辆,同比增长64.3%,已超去年全年出口总量,创下历史新高。”海通(太仓)汽车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儿七表示,码头设计年汽车吞吐量约130万辆,从这里出海的汽车能抵达上百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太仓港已建成各类码头18座、泊位99个。去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近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800万标箱,在长江流域稳居前列。近年来,太仓港着力打造新能源商品出口基地,今年前8个月,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超50万标箱,同比增长45%。

增长的不仅是贸易量,还有转型的决心。

在太仓港集装箱四期码头,几乎不见工人穿梭的身影——28台无人双悬臂梁自动化轨道吊正自主作业,通过AR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精准定位集装箱和集卡,实现无人化装卸;而在码头智能调度中心,大屏实时跳动船舶动态、作业进度和设备数据,工作人员轻点鼠标,指令便传到现场设备,实现全程智能化管理。

9月16日,货船停靠在江苏太仓港码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自动化系统可减少设备作业人员数量约70%,提升作业效率20%。”太仓正和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操作部经理刘斌说,作为长江流域首个堆场自动化码头,四期码头总投资42亿元,年集装箱通过能力达200万标箱。

“过去船舶、设备都靠烧重油发电,黑烟呛人、噪音震耳。”江苏太仓港口管委会发展服务局局长方健回忆道。转变始于2007年,港口与国网太仓市供电公司联手启动“油改电”工程,将90多台龙门吊改为电力驱动,堆高机、起重机也全面电动化。

“现在船舶靠港使用清洁电,安静又干净。”国网太仓市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余小毛说,太仓港已打造江苏港口中覆盖范围最全的岸电项目,全域建成131套岸电设施,泊位覆盖率100%。仅2024年,岸电用电量近500万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超4000吨。

这是9月16日拍摄的江苏太仓港集装箱堆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郭洁宇 摄

此外,太仓港港区还建成10万多平方米的光伏电站、100多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并启用近30辆电动重卡,实现粉尘、污水、污染物等有效治理。如今的太仓港周边,天更蓝、水更清,江豚偶尔也会洄游至此,成为生态改善的见证。

依托转型赋能,太仓港目前已入选全国首批智慧口岸建设试点,基本建成江海中转枢纽港、中近洋和内贸集装箱干线港。根据太仓市相关建设规划,到2027年,太仓港年集装箱吞吐量有望超1000万标箱,年货物吞吐量超3亿吨,“大船大港”效应将更加明显。

“太仓港将持续发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点优势,深度融合腹地优质资源,全力打造长江沿线最大的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新能源出口第一港’。”太仓港口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何磊静、郭洁宇、李博)

发布于 2025-10-03 01:13
收藏
1
上一篇:广西钦州港码头,吞吐新纪元,港口经济腾飞之路 下一篇:青未了|洳语,绽放芳华,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