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里,麦浪滚滚、稻谷飘香;工业园区中,厂房林立,设备轰鸣;城市景观带,步步绿意、处处美景;乡镇村落,和美绚丽多彩……金秋时节,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和田县,呈现出一幅幅生机勃勃的画卷。

和田县新城航拍全景图(7月26日摄)。 努尔丁·艾力 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年来,和田县坚持“一个规划、一张图、一座城”发展理念,科学布局产业圈、商业圈、消费圈、科创圈等业态,全力向着建设科教之城、融合之城、活力之城、生态之城、宜居之城、游乐之城、红色之城的目标迈进。
今日的和田县,处处涌动着发展的蓬勃气象,昂扬着奋进旋律。
红色血脉添彩科教新城
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凯歌进新疆。同年12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第一兵团二军五师十五团1800多名官兵奉命从阿克苏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进军和田,历经750多公里险途,于12月22日抵达和田。和田县阿瓦提乡乌宗库勒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和田地区后途经的第一个村。今年3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第一村”在乌宗库勒村揭牌;8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宿营地”在英艾日克乡英艾日克村揭牌。

清华大学“思政实践”新疆和田实践支队在和田县开展活动(7月29日摄)。 包剑 摄
近年来,和田县将红色血脉与城市文脉相结合,全力书写“红色之城”的新时代篇章。
立足红色根脉,和田县以科教为翼,将英雄精神的磅礴力量注入创新教育的肌理,推动红色基因与科教兴城同频共振、彼此赋能。
2024年11月8日,新疆和田学院成立,结束了和田没有本科院校的历史。紧随其后,新疆工业学院揭牌招生,今年9月迎来首届学生。高校的扎根,不仅为这座沙漠新城注入浓厚的科教氛围,更通过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与地方发展深度融合,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智力支撑。

新疆和田学院全景(4月9日无人机摄)。努尔丁·艾力 摄
春华秋实七十载,从昔日教育资源匮乏、高等教育一片空白,到如今构建起“高校+中职+企业”协同育人体系,和田县教育先行正构筑起人才集聚的高地。

新疆工业学院全景(4月9日无人机摄)。努尔丁·艾力 摄
城市建设增进民生福祉
一家家企业相继落地;更多孩子得以就近入学;看病就医更便;生态环境不断提升;街头巷尾,各族群众和谐共处,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和田县通过打造融合之城、活力之城,铺展开加快城市建设、持续改善民生的壮美画卷。
在城市建设方面,和田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功能完善。以若海湖、稻香村为基础打造旅游休闲发展轴。持续完善城区基础设施,优化城区主路网结构,打通城区边缘断头路,促进城乡交通循环畅通。培育一批特色商业街区和夜间消费集聚区,打造新城现代都市生活圈。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和田县找准着力点,列出优先项,不遗余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新疆驰翔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500台现代化织袜机全速运转(6月18日摄)。麦麦提艾力·阿塔吾拉 摄
依托高校资源优势,和田县加快完善从幼儿园至高中教育资源配套设施,完成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和田高级中学、和田初级中学的挂牌招生,推动新疆工业学院、新疆和田学院附属中小学挂牌,统筹推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引进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助推初高中教育多样特色发展,推动职业教育融通融合发展,全面提高特殊教育办学质量。同时,强化师资力量保障,多渠道培训教师队伍,提升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
和田县依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北京援疆医疗队以及北京、乌鲁木齐、石河子等地知名医院定点帮扶,加大医疗体系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医护人员培训。2023年10月投入使用的和田县人民医院新院区,设置床位595张,呼吸内科、神经外科、普外科、心血管内科、骨科等获评地区重点专科。解放军总医院帮扶设立和田县医共体总院五棵松学院,标志着和田县医疗事业迈入“精准帮扶+本地化人才培养”的新阶段。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援疆专家、和田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口腔科主任王懿(左一)带领团队,通过微创拔除智齿,成功完成患者自体牙移植、固定及咬合调整(4月19日摄)。 努尔丁·艾力 摄
沙海绿洲书写生态答卷
金秋时节,漫步在和田县这座沙海新城,蓝天白云相映、田野美景如画、栋栋高楼拔地而起,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和田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年平均降水量仅33.5毫米,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多年来,和田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干部群众履行生态卫士职责,构建“防沙治沙+生态修复”双轮驱动模式,推进“光伏+治沙”能源项目,推动大气、水、土壤协同治理,创新“部门联动+全民参与”机制,实现生态环境和城市品质双提升。
为进一步巩固防沙治沙成果,和田县探索出“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的治沙新机制。通过“先建后补”资金兑付模式,将生态工程与农户利益紧密相连,积极鼓励发展沙产业,带动群众增收。截至目前,全县群众治沙总面积达6.1万亩,种植杏、桃、红枣、大果沙棘、红柳、梭梭等固沙植物。同时,鼓励各乡镇在6000亩治沙区域套种甘草、孜然、苜蓿等经济作物,促进群众增收,生态与经济效益已初步显现。
为实现防沙治沙中生态与经济的双赢,和田县建设了占地1714亩的防沙治沙站。通过改良土壤及构建防风经济林等方式,在防沙治沙站防风林里种植胡杨、白榆、杨树等21种耐旱乔木,种植区按照“十亩一品”模式试种了76类沙生植物,形成立体防护体系。
随着植树造林和生态修复力度不断加大,和田县生态面貌焕然一新。目前,林地面积达到91.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57%,建成区公园绿地面积38公顷,绿化覆盖率达11%,建成区绿地率从2024年的12%增长至16%。
文旅融合点亮昆仑明珠
在和田县百和镇稻香村,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徜徉于金色稻田,惬意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在和田县约特干故城,全域行浸式演艺《万方乐奏有于阗》,让游客仿佛穿越千年。

和田县稻香村全景(7月31日无人机摄)。 哈力克 摄
和田县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和田县秉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理念,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深入挖掘昆仑文化、中华玉文化,开发特色旅游路线和产品,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
和田县积极整合区域旅游文化资源,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并运营“和田县稻香村田园综合体·民俗文化村”,打造锦龙·万方国乐、昆仑文学院、稻香书院、调心小院、狼戈庭院等特色院落,让稻香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民俗文化旅游村。对核桃树王公园、无花果王景区、千里葡萄长廊等重点项目进行升级,有效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和田县依托特色资源打造多样化乡村旅游体验。稻香村依托昆仑山冰雪融水灌溉形成沙漠边缘独特绿洲稻田景观;喀什塔什乡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及昆仑山纯净的雪水资源,养殖三文鱼等水产,办起农家乐、民宿。
2024年,和田县累计接待国内游客362.74万人次、同比增长18.9%,游客总花费20.90亿元、同比增长35.4%。今年上半年,累计接待国内游客243.26万人次、同比增长75.86%,游客总花费11.78亿元、同比增长81.79%,旅游经济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凭借良好的旅游发展态势,和田县成功入选2025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最快100个县。
风劲帆满江天阔,再踏层峰启新程。和田县将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引领下,勠力同心、团结奋斗,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疆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