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情深,一碗暖心饭,十年敬老情传颂

贵阳情深,一碗暖心饭,十年敬老情传颂"/

“贵阳:一碗暖心饭 十年敬老情”这个标题很有温度和人情味,它简洁地概括了核心内容:在贵阳,通过提供一碗象征关怀的“暖心饭”,展现了长达十年的敬老爱老情怀。
这个标题可以理解为:
1. "“一碗暖心饭”": 这不仅仅指实际的饭菜,更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着关怀、温暖、尊重和孝心。这碗饭是连接人与人的情感纽带,是实际行动中表达敬老之情的具体体现。 2. "“十年敬老情”": 强调了这份敬老爱老的情感不是短暂的,而是持续了十年之久。这暗示了长期的坚持、深厚的情谊和不懈的努力,可能指向某个持续了十年的敬老项目、活动或个人事迹。 3. "“贵阳”": 点明了事件发生的地点,让内容有了具体的地理归属,可能引发本地居民的共鸣,或向外界展示贵阳在敬老方面的特色和做法。
"这个标题的优点:"
"情感真挚": “暖心饭”和“敬老情”都充满了温情,容易打动人心。 "形象生动": “一碗饭”的具体形象与“十年情”的抽象时间概念结合,既有画面感又不失深度。 "概括性强": 简洁地传达了事件的核心要素:地点、行动、情感和持续性。 "具有传播力": 标题温馨、积极,容易引起关注和共鸣

相关内容:

在贵阳,有一群退休老人用“一碗饭”温暖了整座城市。贵阳诚善助老慈善公益服务中心自2014年成立以来,始终把“让老年人吃一顿暖心午餐”做成一项持续11年的民生事业,累计送出公益午餐213万份、上门巡视探访助餐7万多份,33万人次志愿者接力守护,成为当地乃至全国公益助老的鲜活样本。

1、助餐点。

2014年,贵阳市民政局批准设立“诚善助老”——由一群退休老人发起的民办非企业慈善组织。同年12月,党支部同步成立。初心朴素:目睹身边空巢、高龄、失能老人“买菜难、做饭难”,便自掏腰包、撬动爱心企业、联合水口寺街道,开出第一个助餐点。自此,“以诚至善、以真至行、以恒致远”的敬老宗旨被写进章程,更被端进每日菜单。

服务。

11年实践,诚善助老探索出“党建引领、政府支持、社区支撑、社会参与”的特色路径:

需求导向——把餐桌当“调研桌”,志愿者边分菜边记录老人健康、情绪、居家隐患,动态调整服务项目。

多元服务——“生活照料、健康关怀、精神慰藉、兴趣培育”四大板块同步落地:助餐、助洁、健康监测、心理疏导、文化娱乐一站式送达。

资源整合——政府购买服务资金、省级福彩公益金、企业CSR、社会捐赠、志愿力量“五合一”,形成可持续资金池。

透明监督——财务收支每季度公示,善款去向扫码即知,连续十年零投诉。

享受快乐时光。

截至目前,诚善助老已在南明、云岩、乌当、花溪建成5个公益互助服务点;2024年再承接南明区水口寺街道红岩东郡、观水路两家社区养老服务站,以“公益+低偿”模式延伸居家养老服务。

精准画像受益人:经济困难型、生活照料缺失型、社交孤立型三类老人优先;助餐点同时变身“情感驿站”,日均200余位老人同桌就餐、聊天、读报、过集体生日,孤独感明显下降。

志愿力量滚雪球:退休职工、高校学生、社区党员轮番上岗,累计33万人次,服务时长超过130万小时,成为贵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亮点品牌。

享受幸福光。

据了解,2025—2027年,诚善助老将把“助餐+陪伴”模式复制到更多街道,计划新增公益午餐点3个、上门助餐2万份,打造“15分钟敬老服务圈”,并依托数字化平台实现“点单—派单—评单”闭环管理,让尊老、爱老、助老之风持续吹遍林城。

一碗饭,十年情;一群人,一座城。贵阳诚善助老用持之以恒的坚守证明:公益不是一次性善意,而是把“让老年人活得有尊严”写进日常,端上餐桌,送进心里。(文/图 贵阳市民政局)

发布于 2025-10-01 23:58
收藏
1
上一篇:黔中大地,仓廪实!共筑丰硕粮仓的壮美画卷 下一篇:贵阳桃源水库涟江景观,贵州美丽幸福河湖风采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