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敬畏自然”不应止于口号,行动与理念须同步践行
这是一篇根据您的要求撰写的评论文章:
"马上评|“敬畏自然”不是一句口号,理当言行一致"
“天地玄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不仅是古老的东方智慧,更是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敬畏自然”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成为我们面对环境挑战、追求永续发展的共同心声。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敬畏自然”绝非一句挂在嘴边的漂亮口号,它必须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做到言行一致。
"为何“敬畏自然”需要言行一致?"
首先,"空谈误事,实干兴邦"。环境问题非一日之寒,生态保护更非一朝一夕之功。如果“敬畏自然”仅仅停留在思想认知层面,停留在社交媒体的转发和口头上的强调,而实际行动上却我行我素,破坏环境、浪费资源,那么这种理念便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甚至成为一种讽刺。真正的改变,只能源于内心的认同和外在的实践。只有将敬畏之心融入举手投足,才能真正推动环境保护从口号走向常态。
其次,"行动是检验真知的唯一标准"。对自然的敬畏,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情感和责任。它意味着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排放,节约能源资源。当我们在购物时,选择简约包装;当我们在出行时,优先选择公共交通或骑行;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手关
相关内容:
户外品牌始祖鸟与艺术家蔡国强,联合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脉以“敬畏自然”的名义举行了一场大型烟花秀,结果引发巨大争议。从昨天到今天,社交媒体上到处是对这场活动的抗议和不满,朋友圈里也是铺天盖地的批评之声。
在声浪巨大的舆论压力之下,蔡国强工作室表示“虚心接受大家对于在雪域高原实施艺术创作的所有批评”;始祖鸟也发文致歉,并且承诺“将依据评估结果与社会各界的反馈,展开及时有效的补救行动”。
道歉来了,但可能为时已晚。因为这场烟火秀的举办地日喀则江孜县,位于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腹地,是中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也是我国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一场烟火秀不仅有可能破坏高山草甸的植被,而且会给在当地栖居的动物带来“灭顶之灾”。而“生态脆弱”的意思,就是当地的生态环境恢复能力不强。换句话说,所谓补救行动恐怕不可能“及时”,也很难“有效”。
值得注意的是,烟花秀活动举办前,主办方和艺术家方面一直声称,“烟花全部使用生物可降解环保烟花材料”,会“用盐砖引导小型动物离开”,不会留下生态隐患。但这些看上去信誓旦旦的承诺在科学和实践的检验面前显然经不起推敲,也让道歉声明中“对大自然怀有深深的敬畏”的说辞显得虚弱而无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明确,组织或者参加青藏高原旅游、山地户外运动等活动,“禁止破坏自然景观和草原植被”。《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也规定,“禁止在山林、草原等重点防火区燃放烟花爆竹”。目前,日喀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已成立调查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核查,后续将根据核查结果依法依规处理。
一个是始终强化“环保先锋”形象的知名户外品牌,一个是始终关注“人与自然”这一命题的知名艺术家,双方恐怕都需要认识到,重视与敬畏不应只是一句口号,更应成为言行一致的准则。
再追问一句,到底什么才是艺术?它的根本意义并不在于形式的华丽,也不在于创意的独特,而是对人类、对自然、对世界的深刻关怀。以“敬畏自然”的名义破坏自然,是对艺术本质的曲解,也冒犯了所有热爱自然的人们。这种屈从于商业宣传、流量逻辑的“秀”,又与艺术何干?
澎湃首席评论员 李勤余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