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中国·五月花韵,农历五月的诗意时光

诗意中国·五月花韵,农历五月的诗意时光"/

让我们一同用诗意的笔触,描绘农历五月的风貌:
"诗意中国丨农历五月"
农历五月,夏意渐浓,草木繁盛,蝉鸣聒噪,宣告着一年中最为热烈的季节已然登场。
"【意象与色彩】" "榴花如火":五月,是石榴花开的季节。那饱满的果实,如同燃烧的火焰,泼洒在绿意盎然的庭院与乡间小道,象征着热情与丰饶。 "绿荫浓密":树木枝繁叶茂,投下大片浓密的绿荫,是夏日里难得的清凉与庇护。柳丝依依,随风轻拂,带着水的灵动。 "蛙声鼓噪":池塘边,田埂下,蛙声此起彼伏,像是为这热烈的夏天擂响的鼓点,宣告着生命的活力。 "艾草菖蒲":空气中弥漫着艾草与菖蒲的清香,带着一丝草药的辛烈,这是五月特有的气息,也蕴含着驱邪避瘟的朴素信仰。
"【节日与习俗】" "端午临门":五月初五,端午佳节,是五月最盛大的节日。龙舟竞渡,水波荡漾,激荡着古老的传说与民族的情感;缠足小臂的五彩丝线,佩戴上精致的香囊,祈愿安康;

相关内容: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北宋文学家苏轼描绘了古人过端午的场景,许多习俗沿袭至今,包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挂艾草、点雄黄、拴彩线……端午前后,人们在多彩的民俗活动中,体验传统文化,共度佳节。

5月31日,龙舟队在南京玄武湖上竞逐(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苏阳摄)
5月31日,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古城,龙舟队展开激烈角逐。 新华社发(郭立亮摄)
5月29日,在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仲村镇东坝子村,人们在包粽子。 新华社发(武纪全摄)
5月29日,在江苏省兴化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居民参加包粽子比赛(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周社根摄)
5月27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乾元镇第一幼儿园,老师指导小朋友制作香囊。 新华社发(倪立芳摄)
5月31日,在云南省文山市卧龙街道文新街社区,当地少数民族小朋友体验制作香囊。 新华社发(熊平祥摄)
5月30日,在重庆市黔江区濯水古镇老街,参加包粽子比赛的选手展示粽子。 新华社发(杨敏摄)
5月29日,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古襄路幼儿园的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挂艾草。 新华社发(徐泽源摄)
5月30日,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梁才街道一幼儿园的小朋友展示编织的五彩绳。 新华社发(初宝瑞摄)
5月30日,山东省滕州市实验幼儿园的老师给小朋友画额。 新华社发(孙杨摄)
5月31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举行的独木龙舟节上,人们抬着独木龙舟巡游(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磨桂宾摄)

农历五月,农民忙着收获小麦,播种水稻,进行田间管理,神州处处奏响“三夏”农忙进行曲。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观刈麦》一诗中写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6月11日,在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裴庄镇,农户驾驶收割机收获小麦(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闫鑫摄)
6月11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北安街道泥洼村,农机手驾驶收割机收割小麦(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梁孝鹏摄)
6月6日,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马宣寨村农民在收获小麦。 新华社发(冯小敏摄)
6月11日,在黑龙江省嫩江市,北大荒集团黑龙江省九三前源农副业有限责任公司农机工人进行除草作业(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林进春摄)
6月8日,在云南省腾冲市和顺古镇,农民驾驶机械翻耕农田,准备栽插水稻秧苗(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龚祖金摄)
6月14日,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扬州市农科院),农民在水稻田里起秧、运秧(照片翻转180度)。 新华社发(齐立广摄)
6月8日,在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石集乡汴水社区,农民在秧田中起秧苗(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许昌亮摄)
6月12日,贵州省施秉县城关镇白塘村村民在田间管护冬瓜。 新华社发(邰胜智摄)

农历五月又称“榴月”,是石榴花盛开的时节。石榴花火红鲜艳,花间点缀着初生的果实,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让许多文人墨客留下咏颂石榴花的诗篇。唐代诗人韩愈如此描绘:“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6月3日在江苏省淮安市一处公园拍摄的石榴花。 新华社发(赵启瑞摄)
6月18日,在山东枣庄峄城石榴园,果农在石榴树下劳作。 新华社发(孙中喆摄)
6月18日,在山东省高密市第五中学,一名学生在课间欣赏石榴花。 新华社发(李海涛摄)
6月9日在浙江省嘉兴市西南湖生态公园拍摄的雨后石榴花花苞。 新华社发(金鹏摄)
6月7日在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春江潮广场拍摄的石榴花。 新华社发(濮方杰摄)
6月18日,游客在山东枣庄峄城石榴园游玩拍照。 新华社发(孙中喆摄)

编辑:吴蓉 马宁 杜潇逸 柳文惠

新华社摄影部

诗意中国工作室

发布于 2025-10-01 17:43
收藏
1
上一篇:无锡城区焕新力作,再现多元优质文旅产品盛宴 下一篇:诗意中国·农历五月,端午韵律中的传统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