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通讯员 温农 记者 应忠彭
编者按:循四季之韵,绘瓯越土特产地图。温州市农业农村局联合浙报集团温州分社,重点聚焦温州“六个一”特色产业,推出“寻味乡村土特产”系列报道,探寻“百村百品”,解锁温润之州的土特产密码。

图片来源 苍南发布
掰开一只刚出炉的桥墩月饼,芝麻簌簌落下,浓郁的香气伴随着酥脆外皮和饱满内馅,仿佛打开了温州苍南百年风味的历史长卷。
中秋节临近,温州街头许多月饼店开始忙碌了。在苍南的桥墩镇尤为特别,空气中弥漫着甜香与芝麻香。老师傅们正在忙碌地制作着一种巨型月饼。
这种月饼外皮酥脆,内馅丰富,包含脊膘肉、花生、冬瓜糖、蛋黄、核桃仁等多样食材。这便是被誉为“瓯式月饼”的桥墩月饼——一个从浙南小镇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传统美食代表。
桥墩月饼的历史可追溯至唐末五代吴越国时期,当时其雏形是作为军粮存在。明末清初,桥墩月饼的制作技艺逐渐形成,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桥墩月饼旧称“肉饼”、“中秋饼”,源于民间,代代相承并不断创新,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趣味。它是离民众生活最近的共有、共享的美食。
桥墩月饼的制作工艺独特,讲究“三分做、七分烤”。制作过程中,老师傅们首先取优质白糖糖浆、上等饴糖和特等面粉和面,形成软硬适中的面团,反复揉搓后切割成段,制成月饼皮料。

图片来源 苍南发布
成型的月饼要在表皮裹满芝麻,然后经过高达280℃的底火烤制。刚出炉的月饼中心温度能达到170多度,这样才能达到里外香脆的独家口感。
烤好的桥墩月饼外皮酥脆,内馅顺滑,外层的脆皮和丰厚的芝麻吸收了从内馅中溢出的油脂,吃起来肥而不腻,芝香扑鼻。
小小的桥墩月饼已经成长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仅苍南县的桥墩镇共有135家月饼企业和作坊,年生产300多万只月饼,产值近3亿元。
老字号企业在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着百年历史的丁源兴和林淑盛等品牌,不仅坚守传统工艺,还不断创新风味。
除了经典的五仁、板栗馅,现在还推出了结合药食同源理念的九制黄精月饼,以及坚果馅、素月饼和咸味款等新产品。
2025年8月,温州市食品行业协会正式发布《瓯式月饼》团体标准,陪伴大家多年的“桥墩月饼”有了官方认证的新身份——“瓯式月饼”。

部门供图
“瓯式”二字,源自温州“东瓯”古名,不仅跳出了“桥墩镇”的地域局限,更赋予这枚月饼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不再只是苍南的“地方味”,更是承载瓯越文化的“非遗金名片”。
如今,桥墩月饼还走向全国销售,甚至在海外也卖得很好。在许多海外华侨看来,它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符号,连接着海内外华人的情感。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