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丰收节侧记,浙江共富“丰”景,春华秋实硕果累累

中国农民丰收节侧记,浙江共富“丰”景,春华秋实硕果累累"/

以下是一篇关于中国农民丰收节侧记,聚焦浙江共富“丰”景春华秋实的文章:
"中国农民丰收节侧记:浙江共富“丰”景春华秋实"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迎来了它的第五个年头。在这个属于广大农民朋友的节日里,浙江省各地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现了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和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谱写了一曲曲共富“丰”景春华秋实的时代赞歌。
"一、科技赋能,奏响丰收“协奏曲”"
在浙江的田间地头,科技正成为推动农业发展、助力农民增收的“金钥匙”。无人机植保、智能灌溉、数字农业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让农业生产更加高效、精准、智能。
在杭州市余杭区,一家现代化智慧农场内,无人机正翩翩起舞,为葡萄喷洒农药。农场负责人表示,无人机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减少了农药使用量,实现了绿色生态种植。在绍兴市上虞区,数字农业平台的应用,让农民可以通过手机实时掌握农田的土壤湿度、温度等信息,实现精准灌溉,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二、产业融合,绘就富裕“工笔画”"
浙江不仅农业发达,更注重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农业+”模式,将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

相关内容:

中新网台州9月23日电 (张益聪)“丰收不仅是农产品的热销,更是农文旅融合与共同富裕的全面体现。”23日,在浙江省临海市桃渚镇举办的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浙江主场活动,桃渚镇党委书记屈剑波表示,中国农民丰收节不仅是提升农民社会地位与自豪感的盛会,还是集中展示和推动“三农”政策的重要平台。

9月23日,中国农民丰收节浙江主场活动现场。临海市官方 供图

中国农民丰收节,农民是“C位”。活动现场,来自浙江江山的陈林嶓成为“早稻王”,其所在的家庭农场早稻最高亩产850.85公斤、百亩方最高亩产838.84公斤。不仅是陈林嶓,现场还有小麦、高粱、菌菇、水产、禽类等各项种植养殖的“行业状元”登台领奖,他们来自浙江不同地方。

截至目前,浙江全域已累计创造“浙江农业之最”纪录236项。其中,在今年1至8月,新创和刷新的纪录就达16项,展现出强劲的创新活力与增产潜力。

为分享丰收喜悦,本次活动围绕“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主题,以“1+N”形式举行,让“1”场民众联欢+“N”互动体验“串珠成链”,成为乡村振兴的共富缩影。

“如今在‘家门口’就能挣钱,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此前,桃渚镇芙蓉村村民黄美芬白天在共富工坊从事工作,晚饭后便加紧排练,只为在中国农民丰收节当日,以戚继光战鼓表演传递出当地民众最质朴的秋收之喜。

活动当日,在桃渚这座明代抗倭重镇,由芙蓉村和四岔村村民组成的20人战鼓队,以鼓槌击打鼓面,锤击出戚继光“桃渚大捷”的历史回响,不仅彰显出当下物阜民丰的弥足珍贵,更将镇域文化内涵融入当地农旅融合的发展链路。

9月23日,中国农民丰收节浙江主场系列活动——山海共富集市现场。临海市官方 供图

随后举行的山海共富市集上,乡村美食品尝区集合了台州代表性风味美食;乡村土特产展示区包含了“台九鲜”“好食来临”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以地道土特产让游客驻足;助农惠农展区则为农户提供惠农助农法规宣传、电商直播等服务……一幅农文旅融合的共富画卷徐徐展开。

2024年,桃渚镇游客接待量达60万人次,其中春节油菜花季和国庆水稻丰收黄金周的游客人次占比达90%,高峰期单日游客超万人,年旅游收入近千万元,带动周边村集体增收15万余元,带动当地农民年人均增收5000元。

“多年来,浙江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纵深推进农业‘双强’行动,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浙江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王通林表示,该省还将把“丰收”延伸至更多场景,譬如,深化水电气网基础设施城乡同质同标,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加速向乡村覆盖,促进乡村文体活动愈发丰富,让“田园变公园”“乡村变景区”。(完)

发布于 2025-10-01 00:58
收藏
1
上一篇:浙江磐安稻药轮作忙,一田双收庆丰收 下一篇:浙江象山千帆竞发,共迎丰收开渔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