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为何成为“平”的奇迹之谜揭晓

贵州为何成为“平”的奇迹之谜揭晓"/

这个问题可能源于一个误解,或者是对“贵州”名字的联想。实际上,贵州并非“平”的,恰恰相反,它以其"山地地貌"而闻名。
以下是几个可能的原因,解释为什么有人会误解贵州是“平”的:
1. "名字的误解:" "“贵”字的联想:" “贵”字有时让人联想到“宝贵”、“珍贵”,可能会被不恰当地理解为“平坦宝贵”或与“平原”有关联。但这只是一个文字上的联想,并非地理事实。 "“州”的含义:" “贵州”是“贵州省”的简称,“州”在中国古代行政区划中常指较大的区域,但这与地形无关。
2. "相对的平坦:" 虽然贵州主要是山地,但与周围一些极其崎岖、山势更高的地区相比,省内确实存在一些相对开阔的盆地、河谷和平原,例如贵阳周边、遵义周边、都匀河谷等地。这些区域可能让人产生贵州“相对平坦”的印象,但它们仅占全省总面积的一小部分,远不足以概括整个贵州。
3. "“平”的引申义:" 有些人可能用“平”来指代“平安”、“平静”或者“发展水平相对不高”,但这并非指地理上的平坦。
"事实是:"
"贵州是中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的省会

相关内容:

编辑 | ‍‍董鑫

9月28日14点20分,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贵州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对社会车辆开放。

东经105度,北纬25度,在贵州高原的喀斯特地貌深处,北盘江湍急的水流在崇山峻岭间切将大地撕裂,形成花江大峡谷,让两岸居民世代隔壑相望。

全长2890米的花江峡谷大桥就屹立在这道深深的“地球裂缝”之上。主桥跨径1420米,是目前世界山区峡谷第一大跨度钢桁梁悬索桥;桥面距水面垂直高度625米,问鼎“世界第一高”。

它将峡谷两岸“缝合”在一起,原本需要绕行2小时的贞丰县至关岭县,现在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贵州是中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

两亿多年前,一系列地壳运动将原本处于汪洋大海的贵州挤压出千沟万壑,在17.6万平方千米的国土面积中,92.5%都是山地和丘陵,林立着125.8万座大山,“黔路难”的慨叹自古萦绕。

桥,架起了贵州人的希望。

没有哪个地方,像贵州这样拥有如此多的超级桥梁,全省已建和在建桥梁长度连起来超过5400公里,几乎相当于纵贯整个中国的距离。在世界最高桥排行榜中,贵州包揽前三甲,在世界高桥百强榜单中占据近半席位,这里几乎囊括了当今世界所有的桥型,有“世界桥梁博物馆”的美誉。

一座座桥梁,让贵州实现了从“地无三尺平”到“高速平原”的华丽转身。

贵州,如今是“平”的!

这“平”,是地理空间的惊天锻造——

3.2万座桥梁、9000多公里高速、密织的铁路网与航空港,共同编织起一张覆盖西南、辐射全国、连接东盟的立体交通大网,将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活力、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北部湾的蔚蓝紧密串联,贵州从地理版图的“口袋底”,蝶变为开放前沿的“流量枢纽”。

站在花江峡谷的悬崖边,脚下是625米深的沟壑,云雾在谷底翻涌,对岸的山尖若隐若现。

“这么深的峡谷,非跨不可吗?”

作为贵州中西部的纵向大通道,六安高速像条急着拥抱远方的巨龙,却被80公里长的花江大峡谷拦腰截断——十字交叉,绕无可绕。

“跨就跨,为啥要修这么高?”

想让跨径短点,就把桥往低处压。但桥越低,山体里埋的隧道就越长。以桥换隧,还是以隧换桥?一番成本测算,反复比选衡量,“3500米隧道+2890米的桥梁”成为落地方案。

贵州交投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韩洪举说:“我们修桥不是比高,是过日子,欠发达、欠开发,贵州修桥,得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实处。”

针对峡谷强风环境,首创新型气动翼板结构;

针对高空作业安全,研发全时态智慧监测系统;

首创单次吊装215吨钢桁梁的第四代“智慧缆索吊装系统”,精度控制达到毫米级;

大桥主缆采用“贵州造”超高强度钢丝,抗拉强度达2000兆帕级,仅一根钢丝便可吊起3辆轿车;

…………

21项授权专利在花江峡谷大桥诞生,多项技术成果纳入国家桥梁建设标准。从2022年开工到正式通车,这座“超级工程”的建造仅用时三年多。

一座大桥,将两岸通行时间从2小时压缩到2分钟,地理空间被极致压缩,“平”有了最具象、最震撼的注脚。

这“平”,是发展赛道上的奋力追赶——

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加速崛起,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呼之欲出,成为国家优化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布局、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在西南的关键落子。

当300米宽的人工水雾瀑布在半空舒展,“世界第一水幕灯光秀”震撼试演借由无数个镜头传向天南海北,这是贵州送给世界的顶级浪漫。

花江峡谷大桥既是交通设施,也是旅游设施。它像西线旅游的“中枢节点”,东边串起黄果树瀑布,西边联动万峰林、马岭河峡谷,撑起了贵州旅游新西线的骨架。

大桥与桥位周边的三叠纪地质奇观、少数民族风情、红色战斗遗迹等完美结合。游客既可在花江峡谷大桥体验高空无绳蹦极、低空滑翔伞等极限项目,也可在竞速跑道奔跑、于云端咖啡厅小憩,或沿桥侧廊道漫步,收获“上触云海、下瞰峡谷”的奇妙体验。

这张贵州“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新品牌,是一次发展模式的创新。

这“平”,是精神气质上的百炼成钢——

从“黔驴技穷”的刻板印象,到“黔道畅行”的今朝自豪;从“久困于山”的无奈迷茫,到“向山而兴”的神采飞扬;从“出去羞说贵州人”,到“欢迎到贵州来看世界前三高桥”……跨越的自信、发展的自信、共富的自信在生长,外省人由衷称赞:“贵州人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大事!”

桥北峡谷村的展万昭,人送外号“妖怪”。他脑筋活泛,思路开阔,这些年,村里第一个买游船、开小卖部、开农家乐的都是他。

2011年,展万昭支起“妖怪鱼庄”的摊子。15年来,他看着村里的土路变成水泥路,看着过往的挑夫变成背包的游客,看着“花江峡谷”的名字,从当地人的口头禅,变成游客手机里的打卡地。

“游客多了,得修个大点的停车场,再建几间卫生间,别让人家来了不舒服。”当新的世界第一高桥在家门口飞架,老主顾与新客源双双涌来,“妖老板”又有了更上层楼的“鬼点子”:开个民宿,让儿子来接班。

有人统计,贵州面积超万亩的大坝,尚不足三位数。换个角度看,贵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超9000公里,“九千里路云和月”,折算其长其宽,无异于平添了75个“万亩大坝”!这是何等壮阔的“高速平原”!

交通之变,如强劲引擎,牵引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巨轮破浪前行。全省经济总量迈上2万亿元新台阶,中国式现代化贵州新风采亮眼动人。

来源 |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政前方

发布于 2025-09-30 19:42
收藏
1
上一篇:探寻贵州,一座未被完全挖掘的璀璨宝地 下一篇:漫步云贵川,七彩云南、多彩贵州、石林千仞立、苗歌万里传的绝美散文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