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四大名团揭秘,战绩辉煌,团长命运各异

抗战四大名团揭秘,战绩辉煌,团长命运各异"/

抗战时期的“四大名团”通常指的是国民革命军中的四个以英勇善战、战功卓著而闻名的部队。它们分别是:
1. "中央军第74军第5师"(又称“张灵甫部队”) 2. "中央军第74军第58师"(又称“孟良崮部队”) 3. "中央军第74军第57师"(又称“胡琏部队”) 4. "中央军第74军第50师"(又称“卢汉部队”)
这四支部队都属于当时的“中央军”,装备相对精良,训练有素,在抗日战争中屡立战功,尤其是在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以及后来的豫湘桂会战等重大战役中表现突出,被日军称为“常胜军”或“飞虎队”。
"主要战绩:"
"第74军第5师(张灵甫部):" "淞沪会战:" 著名的“八百壮士”之一,坚守四行仓库,虽最终失败,但展现了顽强意志。 "徐州会战:" 参与台儿庄大战,是攻坚主力之一。 "长沙会战:" 多次参与长沙保卫战,是核心攻击力量,战功卓著。 "孟

相关内容: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畔的枪声打破了华北深夜的宁静,也揭开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序幕。

在这场关乎民族存亡的战争中,中国军人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防线。其中,有4个步兵团以非凡的勇气和牺牲精神,取得了不菲的战绩,为抗战作出巨大贡献,被誉为抗日战争四大名团。

他们分别是国军第29军37师219团、第13军89师529团、第88师524团,以及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

那么,抗战四大名团取得了什么战绩?他们的团长后来怎样了?

卢沟桥首战:吉星文团打响全面抗战第一枪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卢沟桥附近演习时,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绝后,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动进攻。驻守在此的正是国民革命军第29军第37师第219团,团长吉星文。

吉星文,河南扶沟人,是著名抗日将领吉鸿昌的侄子。他早在1933年就参加了长城抗战,因作战英勇被提升为团长。面对日军的突然进攻,吉星文立即指挥全团奋起抵抗。战斗中,他身先士卒,甚至组织敢死队夺回失守的桥头阵地。激战中,吉星文身负重伤,但仍坚持指挥。在23天的防御作战中,219团歼敌3000余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斗志。

吉星文

可惜的是,由于南京方面的妥协政策,219团于7月26日下午奉命撤出阵地。仅仅几小时后,卢沟桥即告失守。

战后,吉星文因功升任109旅旅长,继续转战各抗日战场,先后升任第37师师长、第77军军长。抗战胜利后,他随国军退守台湾,担任金门防卫副司令。1958年,吉星文在金门炮战中负伤身亡,终年49岁。

南口血战:罗芳珪团铸就钢铁防线

平津失陷后,日军调集重兵南下,企图夺取山西丰富的战略资源。位于燕山山脉与太行山余脉交会处的南口,成为敌我双方必争之地。日军投入7万兵力,扬言三日之内攻下南口。

守卫南口核心阵地的,是国军第13军第89师第529团,团长罗芳珪。这位黄埔四期毕业的湖南衡阳人,以善于打硬仗著称。在连续六天的南口保卫战中,罗芳珪率领全团官兵与日军展开惨烈厮杀。阵地多次易手,又多次被夺回。日军遭受重创,529团也损失惨重。

南口保卫战

战斗最激烈时,全团官兵大部分牺牲,罗芳珪本人身负重伤,但仍坚持在一线指挥,直至奉命突围。南口保卫战虽然最终失利,但529团顽强阻击日军六昼夜,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大公报》等媒体纷纷报道529团的英勇事迹,《解放周刊》也发表短评,高度评价南口保卫战。

1938年4月6日,罗芳珪在台儿庄战役中壮烈牺牲,年仅31岁。国民政府追谥他为陆军少将,其英灵入祀衡阳南岳忠烈祠。

夜袭阳明堡:陈锡联团创造战争奇迹

1937年10月,忻口会战激战正酣。八路军第129师第385旅第769团在团长陈锡联率领下,深入敌后,发现代县阳明堡设有一座日军机场,防守较为松懈。陈锡联果断决定夜袭机场。

10月19日夜,769团官兵悄悄接近机场,突然发起攻击。经过一小时激战,歼灭机场日军100余人,摧毁敌机24架,沉重打击了日军的空中力量,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夜袭阳明堡是继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取得的又一次重大胜利,成为中外媒体的新闻。

夜袭阳明堡

团长陈锡联是湖北黄安人,曾是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的爱将。抗战期间,他历任团长、旅长、军分区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担任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司令员。1955年,陈锡联被授予上将军衔,1999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四行孤军:谢晋元团展现民族气节

1937年10月,淞沪会战进入最后阶段。10月26日,日军突破大场防线,中国守军被迫全线西撤。为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第88师第262旅第524团副团长谢晋元临危受命,率领一个营坚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

谢晋元是广东梅州人,黄埔四期毕业,曾参加北伐战争和一•二八淞沪抗战。他率领的452名官兵(对外号称"八百壮士"),在四天四夜的血战中,凭借坚固工事,打退日军多次进攻,毙伤敌军200余人。自身仅牺牲十余人,伤30余人。

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

八百壮士舍生忘死的壮举震撼了全国。在隔河相望的租界,上海市民纷纷呐喊助威,甚至冒死输送物资。10月31日,谢晋元奉命率部退入租界。毛主席高度赞誉八百壮士,称其为民族革命典型。

退入租界后,谢晋元坚决拒绝日伪诱降,慷慨陈词说:“中国人决不当外国人的走狗!”。1941年4月24日,谢晋元被汪伪叛徒刺杀身亡,时年36岁。上海市民纷纷自发吊唁,送葬队伍长达数里。

发布于 2025-09-30 00:43
收藏
1
上一篇:春意盎然,散作千花簇作团,描绘自然之美 下一篇:携手共筑辉煌——“开创新疆更加美好的明天”,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代表团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