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读诗,领略黄沙百战英雄气,共赏楼兰不还志

和孩子一起读诗,领略黄沙百战英雄气,共赏楼兰不还志"/

和孩子一起读这首气势磅礴、充满英雄气概的诗句,非常有意义!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描绘了边塞将士们身经百战、坚韧不拔的爱国情怀。
"和孩子一起读《从军行·其四》"
"诗句:"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第一步:认识诗人,了解背景"
"诗人是谁?" 告诉孩子,这首诗是一位叫王昌龄的唐代大诗人写的。你可以简单介绍一下王昌龄,他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写了很多描写边疆战争和将士生活的诗。 "诗发生在哪里?" 告诉孩子,这首诗写的不是和平时候,而是古代边疆战场上。那里常常有战争,环境很艰苦。 "“楼兰”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个关键点。“楼兰”在古代是指西域(现在的新疆一带)一个很远的国。在古代,它常常是唐朝军队要攻打的目标,或者说是敌人盘踞的地方。所以这里的“不破楼兰”意思就是“不打败敌人,不攻占那个目标”。
"第二步:逐句理解,感受意境"
"“黄沙百战穿金甲”" "黄沙:" 想象一下,无边无际的沙漠

相关内容:

月落乌啼霜满天,冬天也是读诗天~央广新闻公号和娱乐广播《睡前故事》节目共同推出一档新栏目——和孩子一起读诗。每天一首诗词,让孩子的枕边有更辽阔的世界~

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赏析

这首诗表现的是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以至于磨穿了盔甲,但是,不打败西部的敌人是誓不回还的。

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是绵延千里的雪山;越过雪山,是河西走廊中的孤城,再往西,就是军事要塞玉门关了,这是当时西北边陲戍边将士生活和战斗的环境。可是为什么特别提到青海和玉门关呢?这跟当时的民族战争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个吐蕃,一个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和突厥的交通,而青海正是吐蕃和唐军经常交战的地方;“玉门关”外,就是突厥的势力范围了。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千古名句。戍边时间漫长,战事频繁,战斗艰苦,敌军强悍,边地荒凉,所以“百战”导致“穿金甲”,只不过尽管磨穿了金甲,将士的报国壮志却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更加掷地有声、雄壮有力。

大家都在看👇

素材提供:娱乐广播《睡前故事》(公号:央广睡前故事)

童声:常皓翔

朗诵:董浩

讲解:董乐

本期编辑:马媛

发布于 2025-09-29 16:13
收藏
1
上一篇:五台山避暑祈福之旅,3条精选路线,攻略全解析,清凉之旅看这篇就够了 下一篇:王昌龄名句解析,青海长云暗雪山中的壮美诗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