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天天刷手机,结果还是被算法喂成信息废人。

”

5月7号,北京地铁14号线,一个穿格子衬衫的小哥突然把手机往地上一摔,屏幕碎成蜘蛛网,车厢瞬间安静。
他吼的那句“老子再也不想被你们牵着鼻子走”被旁边乘客录下来,三小时冲上热搜第一。
我看完视频,脑子里只剩一个问号:我们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连关推送都不敢?
那小哥姓陈,29岁,做运营的。
他说每天早上睁眼第一件事就是点开三个资讯App,滑到手指发麻才起床。
通勤路上再刷短视频,午休刷,蹲坑刷,睡前还刷。
直到那天,他在地铁里刷到一条“14号线有人猝死”的推送,点进去发现配图是半年前的旧闻,只是标题改了几个字。
那一刻他觉得自己像个被耍的猴,一怒之下砸了手机。
视频底下最高赞的评论是:“砸得好,可惜砸的是自己的钱。
”
我看着这句话,后背发凉。
我们骂平台无良,却每天主动把脸凑过去让它打。
平台当然知道怎么拿捏。
把旧闻包装成突发,把观点包装成事实,把广告包装成干货。
每一下滑动都在给算法喂数据,算法再反手喂我们更猛的焦虑。
陈哥说,他摔手机前一分钟,刚给爸妈转了一篇“新冠第二波来了”的爆款,转头就看见辟谣。

他那一刻不是愤怒,是羞耻。
羞耻自己成了谣言的二传手,羞耻自己明知道是假的还是忍不住点。
我想到我妈。
她每天在家族群里转发“吃韭菜治百病”,我骂她蠢,可我自己刷到“年轻人熬夜必猝死”也会立刻@所有同事。
我们笑上一代人信电视购物,其实换了个屏幕,套路一模一样。
区别只是他们被骗得慢,我们被骗得快。
平台不怕你骂,就怕你不看。
骂也是流量。
陈哥摔完手机没真戒网,下午就去西单大悦城买了台新的。
只是这次他把所有推送全关了,连微信红点都关掉。
他说第一天难受得像戒烟,第二天开始发现地铁原来有窗户,第三天居然把囤了半年没看的书翻完了。
评论区有人酸:“过两周就真香警告。
”
可我觉得,哪怕两周后他又打开推送,至少此刻他赢了一回合。
真正的自由不是卸载App,是敢在红点面前点“忽略”。
屏幕碎了能换,脑子碎了可没人保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