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万亿吨淡水宝藏,贝加尔湖蕴藏4000年人类饮用之秘

23.6万亿吨淡水宝藏,贝加尔湖蕴藏4000年人类饮用之秘"/

贝加尔湖拥有如此巨量的淡水,主要归功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 "巨大的湖盆容积:" 这是贝加尔湖成为世界上最大淡水湖(按蓄水量计算)的最根本原因。它的湖盆非常深邃,平均深度约730米,最大深度达到1642米。这种巨大的容积使得它能够储存海量的水。即使水量持续补充和消耗,其巨大的“水桶”(湖盆)也足以容纳惊人的水量。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新生代地壳的强烈沉降作用形成的。
2.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丰沛的入湖径流):" 贝加尔湖位于西伯利亚的森林带,周围是广阔的西伯利亚高原。这里降水相对丰富,尤其是在夏季。更重要的是,西伯利亚地区拥有广阔的流域面积,大量的地表径流(来自河流)汇入贝加尔湖。据统计,流入贝加尔湖的河流总长度超过200万公里,形成了庞大的流域,每年向湖中输送巨量的淡水。其中,安加拉河(Angara River)是最大的入湖河流,它实际上是勒拿河(Lena River)的下游。
3. "相对封闭的湖泊系统(极低的蒸发量和出湖流量):" "低蒸发量:" 贝加尔湖地处高纬度地区,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凉爽。寒冷的气候大大降低了湖水的蒸发

相关内容:

地球上有很多水,以至于地球表面有大约71%的面积都被由液态水构成的海洋覆盖,然而在这些水之中,可供我们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只占地球总水量的大约3.5%,其他的大约96.5%则都是咸水。

但这还没有完,因为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大多都是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极地或高海拔地区,相对来讲,我们人类能直接利用的液态淡水资源却只占其中的一少部分,根据科学家的估算,其所占比例甚至不足地球总水量的1%。

进一步讲,这些液态淡水在地球上还分布得极不均匀,从而造成了有些地方极为缺水,有些地方却储存着大量的液态淡水,其中储水量最大的,无疑就是贝加尔湖了。

贝加尔湖位于东西伯利亚南部,其淡水储量占据了地球上液态淡水总量的大约5分之1,是目前世界上储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勘测数据表明,贝加尔湖的淡水储量高达23.6万亿吨,按照目前地球的人类数量(约80亿)及平均饮水量(约每人每天2升)来计算,这里的淡水足够全人类喝4000年左右。

贝加尔湖为何有如此多的淡水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容积特别大,这个巨大的湖泊在整体上呈月牙形,其平均宽度约为48公里,长度约636公里,总面积可达3.15万平方公里左右。

更重要的是,它还特别深,我们平时见到的大多数湖泊,平均深度也就几十米,超过百米的都可以算得上是深湖了,而贝加尔湖的深度却远超普通湖泊,其平均深度都有730米左右,最深处甚至可达1637米。

科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在大约2500万年前,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发生了碰撞和挤压,进而引发了一系列强烈的地震活动,而贝加尔湖,其实就是欧亚板块内部在强烈地震中发生了张裂而产生的一道巨大的“裂缝”。

顺便讲一下,科学家发现,在贝加尔湖的水下其实还存在着厚达数千米的松散沉积物,这就意味着,在刚开始的时候,贝加尔湖其实比现在还要深得多。

当然了,要成为巨大的淡水湖,只是容积特别大是不够的,它还需要大量的淡水来源,实际上,贝加尔湖在这方面,也占尽了优势。

在贝加尔湖附近的广阔区域,存在着非常丰富的淡水资源(如河流、雨水、雪融水、地下水等等),由于贝加尔湖这道“裂缝”的地势相对较低,其附近的淡水就会自发地向这里汇集。

直到现在,仍然有300多条大大小小的河流在日夜不停地向贝加尔湖输送淡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尽管给贝加尔湖供水的河流有300多条,但从这里流出去的却只有一条河流(即安加拉河)。

另一方面来讲,贝加尔湖地区纬度较高,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这里全年气温普遍偏低,每年1月的时候,这里的湖面就会开始结冰,直到5月才逐渐解冻,如此一来,就使得这里的湖水蒸发量明显偏低。

贝加尔湖“多进少出”的水文条件,再加上湖水蒸发量低,就让它能够非常有效地将注入的淡水积蓄起来,而由于它本身的容积就特别大,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就“攒”下了巨大的淡水量,成为了现在地球上储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值得一提的是,科学家发现,贝加尔湖所在区域的地质活动直到现在也没有完全停止,根据目前的勘测,这道巨大的“裂缝”仍然在以每年3到4毫米的速度缓慢地扩张。

这也就意味着,贝加尔湖在未来很可能会更大、也更深,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那么在遥远的未来,欧亚板块可能会在这里裂开,而届时的贝加尔湖也将由海洋取代。

发布于 2025-09-28 22:12
收藏
1
上一篇:全球视野,世界面积排名前50的湖泊榜单揭晓 下一篇:【世界地理之最】探寻海拔之巅,揭秘海拔最高的淡水湖——玛旁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