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殿阎王 - 第二殿:楚江王(厉温)
东汉初年,九江郡(今江西九江)有个名叫厉温的书生,自幼熟读《礼记》,最恨 “背信弃义” 之事。他成年后任郡府决曹掾(掌管司法决断),断案时尤重 “契约之信”—— 凡有人违约欺瞒、借债不还、承诺落空,他必细查到底,且断案时总带着一枚祖传的 “铜鉴”,称 “鉴可照人真心”。这铜鉴并非凡物,传说是其先祖从楚地古墓中所得,镜面泛着淡蓝寒气,若遇说谎者,镜中便会浮现其失信的关键场景,这异禀为他日后执掌幽冥 “孽镜审判” 埋下伏笔。
彼时九江郡有个粮商,年初与农户约定 “秋收以粮换银”,可秋收时粮价暴涨,粮商竟撕毁契约,不仅拒不付银,还雇人殴打讨说法的农户。农户告到郡府,粮商谎称 “契约是农户伪造”,拿出假契约欲蒙混过关。厉温端坐堂前,取出铜鉴置于案上,令粮商伸手按镜:“若你清白,镜自无显;若你说谎,镜必照出真相!” 粮商心虚犹豫,却被厉温强按镜面 —— 瞬间,镜中浮现出他撕毁真契约、伪造假文书的画面,连他私下说 “农户好欺” 的话都清晰可闻。粮商大惊失色,只得认罪。此事过后,厉温 “铜鉴辨失信” 的名声传遍九江,百姓间流传 “厉决曹,持铜鉴,说谎之人藏不住”。

后来九江遭遇洪涝,郡府募集赈灾粮,厉温牵头与十余家粮商立约 “先捐粮后补银”。可灾后有三家粮商见补银未及时到账,竟偷偷运回剩余粮食,导致灾区断粮。厉温怒而追至江边,此时粮船已启航,他立于堤岸,高举铜鉴大喝:“尔等背信弃义,致灾民无食,良心何安?” 话音刚落,铜鉴蓝光暴涨,照得粮船停滞不前,船中粮食竟自动翻落江中。粮商们惊恐不已,只得折返补捐粮食。可厉温却因连日奔波赈灾,又在江边受了风寒,不久便病逝,年仅四十二岁。百姓念其公正,将他葬在九江城外的甘棠湖畔,还把那枚铜鉴埋入墓中,立祠称 “厉公祠”。
厉温死后,九江一带的 “失信亡魂” 竟都安分起来。有船夫深夜行船,见厉温身着决曹掾官服,手持铜鉴立在湖畔,遇生前背信的亡魂便拦阻盘问,若亡魂拒不认错,铜鉴蓝光便会裹住其魂,令其痛苦忏悔;还有商人梦见厉温,告诫他 “莫要违约欠账,否则死后难见幽冥”。民间渐渐称他 “甘棠厉侯”,连郡府都为他重修祠堂,香火不断 —— 这便是他从人间司法官走向幽冥神位的开端,其 “严惩背信、明辨欺诈” 的特质,恰好契合幽冥对 “二次审判” 的需求。

东汉中期,秦广王(蒋子文)已执掌第一殿初判,将善魂引向轮回,恶魂分送后续各殿。可东岳大帝发现,经秦广王标注 “背信、欺诈” 的恶魂,常因 “失信程度难辨” 导致刑罚不当:有借债不还者与卖主欺客者同罚,有毁约伤人者与口头失信者同处。东岳大帝与酆都大帝商议,需找一位 “善辨失信层级” 的神祇掌第二殿,阴差探查后,报知九江甘棠湖一带 “失信魂皆受惩戒,无有偏差”。东岳大帝亲往厉温祠,祠中寒雾凝聚成厉温的身影,仍是那身决曹掾官服。“先生生前辨信,死后镇失信魂,幽冥正需你这般明断契约之神。” 东岳大帝取出一册 “失信魂名录”,“今请你任‘幽冥信判使’,驻九江幽冥分口,专审秦广王送来的失信恶魂,定其罪孽层级,再送酆都定刑,可愿担此任?” 厉温接过名录,掌心泛起与铜鉴同源的蓝光,名录上失信魂的 “违约次数、伤害后果” 瞬间清晰,他当即应诺。此后,他在甘棠湖畔设 “信鉴台”,用铜鉴查验失信魂 —— 镜中蓝光浅者为 “轻失信”(如口头违约未伤人),蓝光深者为 “重失信”(如毁约害命),再记录入 “信判籍”,刑罚匹配度大幅提升。
东汉佛教传入后,道教正式确立 “十殿阎王” 体系,酆都大帝举荐厉温掌第二殿,因他 “辨失信最精,定层级最准”。太上老君亲往甘棠湖 “信鉴台” 考核,设下 “三辨失信魂” 之试:第一试,派一 “借债不还却未伤人” 的亡魂,厉温以铜鉴照出其仅欠银三两,判为 “轻失信”;第二试,让一 “假造契约骗走寡妇家产” 的亡魂,镜中蓝光深如墨,判为 “中失信”;第三试,设一 “为赖账杀害债主” 的亡魂,镜中竟浮现出凶杀画面,判为 “重失信”。三试过后,老君抚须赞道:“先生辨失信层级如量尺度寸,无半分误差!今册封你为‘十殿阎王之第二殿楚江王’,掌‘孽镜台’与‘寒冰狱’,凡秦广王送来的失信、欺诈恶魂,皆至你殿,孽镜台照其失信详情,定其层级,轻失信者入‘寒水狱’思过,中失信者入‘寒冰狱’受冻,重失信者入‘寒狱凌迟’,再送后续殿宇论轮回!”

厉温受封后,在幽冥深处建 “寒镜殿”—— 殿中设七层寒玉阶,阶顶悬 “孽镜台”(由其生前铜鉴演化而成),台旁立两尊冰吏,左持 “失信层级簿”,右持 “刑罚名录”。亡魂经秦广王初判后,若属 “失信类”,便被引至寒镜殿:踏上寒玉阶,孽镜台会自动映出其生前失信的完整过程 —— 是口头违约还是书面毁约,是利己未伤人还是害命谋财,冰吏依镜中蓝光深浅记录层级。有次一位曾为粮商的亡魂,谎称自己 “仅未付农户粮钱”,孽镜台却映出他撕毁契约、殴打农户、还偷运赈灾粮的三重失信画面,蓝光深至发黑,楚江王当即判其 “重失信”,送 “寒狱凌迟” 受刑,亡魂无从狡辩。
唐代时,楚江王又增设 “悔信台”—— 对轻失信、中失信的亡魂,若能在台上述说失信后的悔恨,且魂息中显露出 “改过之意”,便暂减刑罚时长,待其真心悔过再转后续流程。民间得知后,祭祀时总会祷告:“楚江王,持孽镜,失信之人难遁形!” 甚至商户间订立契约时,会说 “若违此约,甘受楚江王寒镜审判”,以表诚信。
如今的寒镜殿,仍是幽冥审判 “失信恶魂” 的核心殿宇。厉温身着深蓝王袍,端坐殿中,手中孽镜台常泛清冷蓝光 —— 他不再是东汉的九江决曹掾,却始终守着 “明辨契约、严惩失信” 的初心。作为十殿阎王的第二关,他用 “孽镜台” 照透亡魂的失信本质,以 “层级刑罚” 彰显 “信则安、失信则惩” 的天道,成为中国神话中 “契约守信、背德必罚” 的重要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