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快到了,老话说“冷冬暖冬看秋分”,这话到底靠不靠谱?2025年9月22日这天,咱们不妨聊聊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秋分这天昼夜平分,之后白天越来越短,天气也该凉下来了。河南的农民朋友这时候正忙着收庄稼,准备过冬的粮食,这节气可马虎不得。


这句俗语“秋分将至,冷冬暖冬早知道”蕴含了中国劳动人民根据长期观察总结出的气候经验。
它的意思是:"当秋分(通常在公历9月22日或23日)到来时,根据当年秋分前后的气候特征(尤其是气温和降水),可以大致预测接下来整个冬季的冷暖状况。"
"核心逻辑(经验依据):"
1. "冷空气开始活跃:" 秋分时节,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北半球白天渐短,夜晚渐长,气温开始下降。如果秋分前后天气转凉明显,冷空气活动频繁,那么通常意味着整个冬季的气候系统会受到较强的冷空气影响,从而表现为“冷冬”。
2. "暖湿气流强弱:" 如果秋分时节天气仍然温暖湿润,暖湿气流比较强盛,那么整个冬季的气温可能相对偏高,降水也可能较多,这就是所谓的“暖冬”。
3. "大气环流特征:" 秋季大气环流格局的建立,往往对整个冬季的气候趋势有预示作用。秋分时的天气状况被认为是观察这种大气环流变化的窗口。
"需要注意:"
"经验性而非绝对性:" 这是一种基于历史经验和统计规律得出的预测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并非百分之百准确。冬季气候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大气环流因素的综合影响。
"地域差异:" 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和
秋分快到了,老话说“冷冬暖冬看秋分”,这话到底靠不靠谱?2025年9月22日这天,咱们不妨聊聊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秋分这天昼夜平分,之后白天越来越短,天气也该凉下来了。河南的农民朋友这时候正忙着收庄稼,准备过冬的粮食,这节气可马虎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