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张家港的最初印象很单薄——无非是码头、集装箱和忙碌的货车。
我甚至没抱太大期望,心想随便转转就走。
但真正踏上这片土地后,我发现这里完全不是想象中那样。
这座全国唯一实现文明城市“五连冠”的县级市,用它的江风水韵和人间烟火给了我一个惊喜。

我到张家港的第一站是双山岛。
轮渡缓缓过江,船推开波浪,江风扑面而来,瞬间让人心情放松。
岛上没有汽车喧嚣,只有成片的芦苇荡和偶尔惊起的水鸟。
我租了辆自行车,沿着环岛路慢慢骑。路边有老人在钓鱼,孩子们在滩涂上找小螃蟹,这就是岛上平常的午后。
站在江边,对岸的都市仿佛另一个世界。这里时间变得很慢,只有江水无声流淌。


傍晚我去了张家港湾。这个被称为“江海交汇第一湾”的地方,如今建成了一条长长的亲水景观带。
当地人喜欢晚饭后到这里散步,看夕阳把江面染成金色。
我遇到一位带着孙子遛弯的老先生,他说几年前这里还是工厂码头,现在变成了公园。
“以前是盼发展,现在是盼环境。”老先生的话让我感触颇深。

恬庄古街的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老街不长,两旁是明清时期的老建筑,挂着红灯笼。
一位阿姨在街边做拖炉饼,这是当地的非遗小吃。
我买了一个刚出炉的,外皮酥脆,带着芝麻香。阿姨说她们家几代人都做这个,现在主要是街坊邻居来买。
在老街走走停停,偶尔能听到从老宅里传出的电视声、炒菜声,这些都是日常生活的声音。
走到老街尽头是榜眼府,这里现在是家风教育基地。院子里古树参天,展陈着当地杨氏家族的家风故事。
不像大景区那样拥挤,可以安静地看看老宅院,感受一下历史氛围。

我去永兴村那天是个晴天。这个被称为“最美江村”的地方,确实名不虚传。村里干净整洁,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
村内的“明清园”曲径通幽,雕梁画栋,是个游赏休憩的好去处。
在“忆乡林”,树上的二维码“身份证”可以让你了解每棵树的故事,回味乡愁。
村里有几家农家乐,我选了一家叫“江边人家”的小店。老板推荐了清蒸江鱼,简单的做法保留了鱼本身的鲜美。
老板说,村里发展旅游后,他们不用再去城里打工,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在张家港的最后一天,我尝试了当地正推广的骑行活动。
张家港整合文旅资源,围绕不同主题推出了多条骑游线路,串联起全市多个景点。
我选择了其中一条线路,从市区骑往常阴沙花海。路况很好,沿途有明确的指示牌。
骑行在花海中,感受自然的风景,特别是“骑游护照”玩法挺有意思——完成骑游任务可以获得徽章和贴纸,让骑行多了份乐趣。
路上遇到几个本地骑友,他们周末经常出来骑车。
“现在张家港适合骑车的地方越来越多,一边运动一边看风景,比窝在家里强。”一位骑友说道。
骑累了,我在路边小店歇脚。店主很热情地给我倒了杯水,闲聊中说起他儿子也在外地工作。
“小城市就这样,生活节奏慢,但该有的都有。”他的话朴实,却道出了很多小城居民的心声。

离开张家港时,我特意起早去香山梅岭走了走。
虽然不是梅花季节,但山上的空气格外清新,可以俯瞰整个城市。
我想起在双山岛遇到的一位骑友说的话:“很多人觉得张家港就是个港口城市,但真正停下来住几天,你会发现这里的生活很舒服。”
确实,张家港没有那么多惊艳的景点,但它有一种让人慢下来的力量。
这座江尾海头的城市,用它平凡而真实的生活场景,给了我这个带着偏见的游客一份温暖的记忆。
也许旅行的意义,就在于发现这样的意外之喜——在不经意间,被一座城市最平常的生活所打动。
觉得不错请点赞收藏,欢迎关注我,了解更多城市真实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