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揭秘,火鸡“逃初一难逃十五”的奥秘

科普揭秘,火鸡“逃初一难逃十五”的奥秘"/

这是一篇关于火鸡的科普原创文章,希望能满足您的要求:
---
"科普 | 火鸡:逃得了初一,逃不过十五"
提到火鸡,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可能不是它们在林间漫步、低头觅食的悠闲身影,而是感恩节餐桌上那道香气四溢、金黄诱人的烤整只。是的,火鸡是西方感恩节的“常客”,是节日的象征之一。但今天,我们不只谈论餐桌上的火鸡,还想聊聊这只看似温顺、实则有些“宿命感”的大家伙——为什么说火鸡,“逃得了初一,逃不过十五”?
当然,这句话并非字面意义上的预言,而是带着一丝调侃和观察,指出了火鸡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生存境遇的某种“规律性”。这背后,既有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有火鸡自身的一些习性特点。
"“十五”的阴影:人类活动是主因"
首先,我们要明确,“十五”在这里更多是指特定的日子——感恩节。对于生活在野外,尤其是在美国和加拿大等火鸡原产地及被广泛饲养的地区,火鸡的“十五”就是感恩节那天。这一天,枪声可能会此起彼伏。
为什么是感恩节?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和社会文化因素。在美国,火鸡与早期殖民者庆祝丰收的仪式有关。随着时间推移,它演变成了家家户户感恩节餐桌上的主角

相关内容:

朋友们,圣诞快乐哟!

不过,我想有一种动物真的快乐不起来噢~

刚熬过感恩节存活下来的火鸡,又将忐忑不安地度过圣诞节这个“生死劫”,只因烤火鸡是这两个节日必不可少的一道大餐。今年的感恩节,又有两只火鸡“忠诚”“阿贝”获得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免死金牌”,逃过了成为“盘中餐”的命运。可是,根据往年被奥巴马赦免的8只火鸡,只有1只能活到第二年的感恩节,另外7只都在赦免后迅速“归西”。所以今年这两只火鸡内心其实是崩溃的,只能自求多福咯。

火鸡作为“盘中餐”的历史已经有近四百年了。这个象征丰收团圆的感恩大餐“Christmas Dinner”和“Thanks giving Dinner”中的“Dinner”原本并非指晚餐,而应该在中午吃。由于感恩节是每年11月第四周的星期四。已经非常接近圣诞节这个一年中的大节日。而圣诞节正是感恩耶稣降临的日子。因此,象征感恩的火鸡大餐便延伸到了圣诞节。

但,吃火鸡仅仅是因为风俗?

并不然,事实是——火鸡的营养价值非常高火鸡又名吐缓鸡,是一种原产于北美洲的家禽,本为野生,现已驯化为肉用家禽,许多国家已经引进饲养。在欧洲人到美洲之前,火鸡已经被印地安人驯化,因为欧洲人觉得它的样子像土耳其人的服装,所以亲切地称它为“土耳其”(火鸡和土耳其的英文都是“Turkey”,编者注),又因火鸡发情时扩翅展尾成扇状,肉瘤和肉瓣由红色变为蓝白色,所以火鸡又叫七面鸟或叫七面鸡。

在营养价值:火鸡有“一高二低”的优点。

一高是蛋白质含量高:火鸡肉中的蛋白质比牛、羊、猪肉都高,火鸡腿肉蛋白质含量为30.5%,鸡腿肉为25.5%,牛肉为(臀肉)27%,羊肉(臀肉)21%。可别小看蛋白质,它可是人体构成组织和器官的重要组成成分,小到头发大到器官,都有蛋白质的一席之地。而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体力劳动男性一天的推荐摄入量是80g,中体力劳动女性则是70g。火鸡肉中富含蛋白质,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

此外,火鸡肉还富含多种氨基酸,特别是蛋氨酸和赖氨酸都高于其他肉类。这两种氨基酸都是必需氨基酸,即是人体不能合成或者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氨基酸。以玉米、大米和面粉为主食的饮食中,赖氨酸含量较少,因此可通过火鸡来摄入足量的赖氨酸,以提高膳食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二低是脂肪低:现代人都追求低脂。而火鸡肉含脂肪较低,且脂肪中的70%为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所必需的,长期食用也不会增加血液的胆固醇,这是其他肉类不能相比的。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人类膳食用油脂肪酸的标准是: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三者的比例为1∶1∶1,而火鸡肉中脂肪中的这些成分比例是接近1∶1∶1,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脂肪来源。

另一低则是胆固醇低:现代研究已发现,动脉粥样硬化、静脉血栓形成与胆石症与高胆固醇血症有密切的相关性。火鸡肉中所含胆固醇类是所有禽畜中含量最少的一种,特别适合心血管病患者或老年人食用。

此外,火鸡还含有其他丰富的营养物质。

维生素:火鸡含丰富的维生素E和B族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2,维生素是人类生命所必需的物质,维生素E在人体内为保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和造血所必需,有抗衰老和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能。B族维生素是人体多种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预防由多发性神经炎引起的神经紊乱的功能。

矿物质:此外,火鸡胸肉的钠、铁含量也相当高,对于生理期、妊娠期和受伤需调养的人而言,火鸡肉是供应铁质最佳的来源之一。

火鸡营养丰富又美味,恰逢圣诞,我们吃火鸡,走起!

参考文献:

1、未蓝.圣诞火鸡趣事多.中国保健营养.2006

2、王盼盼. 火鸡及其制品.肉类研究.2011.1

作者:粱湲宁★

主编:赵力超

排版:冯翠怡

版权声明 (Copyright statement ):

大话食品公益科普团坚持更新原创科普文章,为您阐释美食背后健康科学,盈利将投于公益事业。如果本文对您有帮助,欢迎您转发让更多的朋友获益。转载时请遵循 “署名-非商业用途-保持一致” 的创作共用协议。不欢迎商业网站擅自复制内容,并且保留所有权利。授权、投稿、合作请联系:

邮箱:blueciphersina.com 微信号:bluecipher 微信公众号ID:readfood

发布于 2025-09-26 18:43
收藏
1
上一篇:医生忠告,吃肉与癌症风险揭秘,这3种肉你真的应该少吃 下一篇:赤狐桥上独徘徊,右腿受伤引疑,专家推测曾遭非法家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