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五谷压棺”丧葬风俗,解码古代农耕文明的智慧传承

农村“五谷压棺”丧葬风俗,解码古代农耕文明的智慧传承"/

“五谷压棺”是中国部分地区农村一种古老而独特的丧葬习俗,它确实像一把钥匙,能够帮助我们窥见古代农耕文明的诸多侧面,解读其中蕴含的文化密码。
这种习俗通常指在逝者棺木的盖子(或有时是底部,具体做法因地域而异)上覆盖或摆放五种主要的粮食作物,如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豆类等。这五种粮食象征着丰收、富足和生命的基本要素。
解读“五谷压棺”这一习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理解其作为“农耕文明密码”的意义:
1. "对土地和丰收的敬畏:" 农耕文明的核心是依赖土地获取生存。五谷是土地的产物,是农民辛勤劳作的结果,也是财富和生命的象征。将五谷置于棺上,体现了对土地的感恩、对丰收的期盼,以及对逝者生命根源的尊重。这反映了古人“万物有灵”的思想,以及将人、自然、祖先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世界观。
2. "对逝者的祝福与慰藉:" 在农耕社会,食物直接与生存和延续联系在一起。将五谷置于棺中,一方面是告诉逝者,他/她留下的财富(以五谷象征)并未丢失,仍在身边;另一方面,也寄托了生者希望逝者在另一个世界也能拥有富足生活、不再受饥寒之苦的美好愿望。

相关内容:

我国农村五谷压棺传统风俗一直存在,只是在不同的地方,说法不一样,名称也不一样,包括压棺时放置的地方也不一样。但是其中的内容几乎是一致的,那就是五谷。

五谷作为随葬品,是我国一种古老的风俗,在现在的考古工作中,古墓中挖掘出谷物是一件很正常的事,说明古代一直把五谷作为随葬品。

在我国历史的进程中,五谷随葬虽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大多只是在形式上的变化,也就是放置的地方不同了,其寓意上的说法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现在。我国多数地方称之为“五谷压棺”。下面就例举一些地方的五谷压棺风俗。

1、打狗干粮

这种习俗主要流行在我国的东北地区以及西北地区,其他一些地方也有类似的说法。

老人刚去世时,称初终,也有的是在临终前,要在手里放打狗干粮,放在左手掌内。打狗干粮为饼子七个,要用麻线穿起来成一串,俗称打狗干粮。右手要放一根鞭子,俗称打狗鞭。传说人死后,在去阴曹地府的路上要翻越很多的山岭。其中就有一座饿狗山,山上的饿狗来要饼(馍)吃。陕西安康旬阳的孝歌中有《过仙山》,有这样的歌词:

“送了一山又一山,亡人送到饿狗山,恶狗出来要馍吃,打狗饼子得过心”(节选)。

事实上这还是古代五谷随葬的一种变化,只是在社会发展中赋予了迷信色彩,并增加了一些孝文化的故事情节而已。

2、五谷压棺

这种风俗在全国各地的一些地方存在。就是把五谷放入棺材内,至于怎么放,不同的地方做法有一定的差别。有的地方用一个罐子装着放进棺材内,有的地方则用一个米袋子装着放在棺材内,还有的地方则是事先撒在棺材的底部与同时还要放七个铜钱。还有的地方习俗,不放棺材内,而是用器皿装好,放在棺材上面,还有的放棺材后面等等。

五谷的种类,在古时严格按五谷的定义来放置,即稻、稷、黍、菽、麻,或者麦、稷、黍、菽、麻,主要是看所在地对古代五谷类别的理解。现在的民间一般凑齐五种谷物就行了,不一定按古代所说的五谷品种,也就是象征性地表示一下意思。

五谷压棺的寓意主要有两层,一是把老人个人在世上的所有的口粮都带走,让其在另一个世界有饭吃,不会挨饿;二是荫庇子孙后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年年收成好。

3、粮米压棺

粮米压棺主要是我国的一些水稻主产区,一般用稻米,且贯穿丧事的全过程。有的地方在老人入棺时,用四块布包少许米,在棺内的四个角落,寓意是老人到了另一个世界,四方有粮米吃。有的地方则只放一个装有稻米的小布袋。

在办丧事中,供桌上一直用碗或其它器皿装着稻米祭奠老人。出殡时,一路前行,一路往棺材上撒稻米。下葬时,要准备一定数量的稻米,一部分撒入土穴内的棺材上,一部分撒向孝子孝女,孝子孝女要用衣服接住,叫接粮米,接到的粮米一定要带回家里。

还有一些地方称“炒粮米”,炒的也是五谷,放在锅子里面炒熟。在炒的时候,锅铲只能往前铲,一边铲一边说一些祝福的语言(一般有固定的语句),炒好后,把粮米有器皿装好,放在棺材上面。

粮米的寓意,老人把属于自己的口粮带走,把属于子孙后代的粮米留下,代代有田耕种,有粮米吃。

4、土穴中的压棺

棺材放进土穴,定好位以后,不可再移动了,就将准备好的五谷倒在棺材上,用刷帚从棺材前头往后扫过去。不管棺材上还有没有五谷,按规矩只能扫一次,剩余的就不要再去扫了。

这种五谷压棺的寓意带有佛教色彩,“五谷”取其谐音“无故”,“刷帚”取其谐音“刷富”,扫到棺材之下的为落(乐)于布施之意,连起来说是“无故布施、乐于布施”,表示修行从布施开始,达到无所求的境界。

不过也有一些地方有不同的说法,人认为其寓意为“棺材有粮扫,家中有余粮”。

以上例举了四个不同地区的五谷压棺的风俗习惯,其他一些地方还有不同的风俗,这里也就不一一例举。

五谷随葬和五谷压棺作为我国一种古老的风俗,对我国的考古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比如说,以前一些西方学者,包括国内的一些学者认为,稻谷的发源地是南亚的印度。1993年和1995年,考古学家在湖南省道首的玉蟾岩(蛤蟆洞)的考古发掘中,发现 时代距今约10000年以前人工栽培稻,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标本,证明我国是世界稻作文明起源。

除此以外,著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发掘时,也出土大量距今7000年的炭化稻谷,像这种遗址在我国还有很多处。

人类文明中最早是农耕文明,“民以食为天”,今天我国抛开其中人们赋予的五谷随葬和五谷压棺习俗的迷信成分不说,从历史文化角度来看,这种古老风俗充分证明我国是世界上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农耕民俗文化最丰富的国家。

发布于 2025-09-26 15:58
收藏
1
上一篇:丧葬习俗,穿越时空的闲谈与传承 下一篇:资源丰饶却贫困加剧,揭秘蒙古为何资源比澳洲富,却过得比非洲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