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漫步,探寻淳化饸饹的独特风味
这是一篇关于淳化饸饹的文章,希望能满足您的要求:
"文苑丨淳化饸饹:烙在时光里的面香乡愁"
在中国广袤的美食版图上,有一种食物,它或许不常出现在饕餮盛宴的主桌,却深深烙印在无数人的味蕾记忆与乡愁深处。它就是“饸饹”,一种通过特制工具压制、烙制而成,带着独特“哐当”声响的面食。而在陕西省西安市下辖的淳化县,这碗看似寻常的饸饹,却蕴含着厚重的地域文化和淳朴的民风,成为当地一道不可或缺的风味名片。
"饸饹之形,工具为魂"
饸饹的制作,关键在于那套名为“饸饹床”的特制铁质模具。它结构精巧,通常由上下的两半组成,一侧装有可以旋转的轧辊,另一侧则有一个长方形的出口。制作时,将和好的面团用力压入饸饹床,轧辊旋转挤压,面团便被均匀地挤出来,通过出口落到热烫的鏊子(一种平底锅)上。随着鏊子不断加热,饸饹面片迅速成熟,散发出焦香。最后,淋上自制的臊子或汤汁,再撒上葱、蒜苗、
相关内容:
来源:【渭南日报】
临渭区北塘实验小学五年级(5)班学生 马逸涵
我的家乡在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那里有一种独特的地方吃食,就是荞面饸饹,深受男女老少的喜爱。当然我也不例外,每次回老家都要吃上几碗,那可真是人间美味啊!
据资料介绍,淳化荞面饸饹相传起源于汉代,公元前96年间,汉武帝携钩弋夫人出巡到甘泉宫时,发现宫外遍地的荞麦花清雅艳丽,于是就问侍从,侍从道:“荞麦不但花非常漂亮,民间以其实物磨面而压制的饸饹也是一道美食。”钩弋夫人听了想要尝尝,于是汉武帝下令,遍访民间厨艺高超者进宫压制饸饹。汉武帝与钩弋夫人尝罢饸饹,顿觉芳香扑鼻,味道鲜美,别有一番滋味,于是龙颜大悦,赐为御宴,并在将士出征,凯旋庆功时必赐饸饹宴以犒赏大臣及众将士。一时,宫中众臣竞相效仿,荞面饸饹作为御宴佳品,传遍全国大部分地区,由此声名远播,流传至今。
在淳化县,荞面饸饹以荞面为主要原料,整个加工从磨面、调面、压制、过水、捞盛等十几道工序而成。要做一顿鲜香的饸饹,首先需要调面,以荞面为主,加入适量的小麦面混合,要掌握好比例,加入少量食碱的温水调和,边揉面边倒水,揉到面团不沾手,柔韧拉而不断,外部光滑就可以压制了。然后拿来饸饹床子准备压制。传统的木质床子压制饸饹时需要几人配合制作,有填床子、压床子、帮床子等分工。现在的床子经过改良后一个人就可以操作加工饸饹了。再将压制好的饸饹煮熟,捞出来过几遍凉水,晾在盆里拌入食用油,防止粘连。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饸饹臊子汤的调制了。以羊汤为最佳,里面放入肉、豆腐、红萝卜、黄花、生姜、葱、香菜、油泼辣子等佐料烹制。香味扑鼻,让人不禁赞一句:“太香了!”。待汤制好浇在饸饹上,一碗香喷喷的饸饹就做好了。吃一口饸饹,筋道。喝一口汤,味道鲜美,令人回味无穷!
淳化饸饹的特点可以用九个字来形容:筋、柔、光、煎、稀、汪、鲜、辣、香。它不仅是我们家乡人的日常美食,更是红白喜事和招待宾朋必不可少的主食之一,同时也成为外地朋友争相品尝的美味佳品。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淳化饸饹。
本文来自【渭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