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圆明园,数字科技复现辉煌,文物回归传承文化脉络

何以中国|圆明园,数字科技复现辉煌,文物回归传承文化脉络"/

我们来探讨一下“何以中国|圆明园以数字科技重现盛景,以文物回归延续文脉”这个主题。这体现了中国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保护和传承其丰富的文化遗产,特别是面对像圆明园这样遭受严重破坏的历史遗迹。
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
1. "数字科技重现盛景:技术赋能,弥补遗憾" "历史价值的直观呈现:" 圆明园曾被誉为“万园之园”,其规模宏大、建筑精美、中西合璧的特点令人惊叹。然而,1860年的劫难使其成为一片废墟。数字科技,特别是三维扫描、高精度建模、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能够: "复原建筑与景观:" 基于历史文献、残留遗迹、老照片和绘画,利用计算机技术重建圆明园的宫殿、园林、水系等,让公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其昔日风貌。 "创造沉浸式体验:" VR技术可以让参观者“走进”虚拟的圆明园,漫步于万春园、长春园,欣赏福海风光,甚至参与模拟的历史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历史场景的可感知性和吸引力。 "数字化存档:" 对圆明园的遗址、遗物进行高精度数字化记录,建立庞大的数字档案库,为未来的研究、保护、修复提供

相关内容:

9月24日,记者随“何以中国·理想都城”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来到圆明园。圆明园内以“马首铜像回归展”“石柱回归展”等专题陈列,讲述了圆明园的历史沧桑与文物回归历程。同时,园方推出“梦回圆明园VR大空间”与全球首款氢能XR观光车“时光巴士”,利用数字技术重现盛时景观,让游客在虚实交融中感受文化魅力。国庆假期将至,圆明园内西部花海正繁茂,邀市民共赴一场历史与科技、自然与人文交织的深度体验。

百年国宝归故土

圆明园博物馆位于正觉寺内,占地143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49平方米,共设展厅10个,分别位于正觉寺山门、钟鼓楼、天王殿、东西五佛殿、三圣殿、文殊亭、东西六大金刚殿、最上楼等建筑内。博物馆共展出特色展品220余件(组)。

博物馆中路展厅为“百年梦圆——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归展”,本展通过圆明重光、万园之园、圆梦之基三部分系统讲述、阐释圆明园历史和文化内涵,着重描述马首铜像回归历程及制造工艺。“我们可以看到,马首左右两边耳朵不一样,左边的耳朵在被劫掠的过程中受损。”圆明园博物馆馆员王梓辰介绍。

在圆明园博物馆的中路展厅,放置着马首铜像原件。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在“圆明园石柱回归展”,记者看到7根石柱文物。该展览分为“漂洋过海”“回归之路”“石柱真容”三个单元,以圆明园石柱流失为背景,将此批流失文物回归过程作为串联,呼应同类流失海外文物在园展示情况,重点描绘石柱上的精美雕刻纹样,力求让观众了解圆明园石柱远离故土后重回故里的历程。

“圆明园石柱回归展”,一名游客正在观察石柱文物。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去年9月19日,在2024北京文化论坛开幕式上,“七根流失石柱文物回归圆明园”入选“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3年度十件大事”。

“圆明园秋景宜人,也推荐大家来西部花海逛逛。花海总面积1万余平方米,有月见草、百日菊、蓝蓟、波斯菊、硫华菊、孔雀草等10余种草本花卉,花海主要分布在洞天深处、勤政亲贤南路边、西部景区沿线等处。”余娜介绍,9月中下旬至10月下旬为盛花期,是附近市民秋日必选打卡之地。此外,圆明园金秋游将于9月29日开幕,持续至11月15日,国庆假期可前来领略宜人秋景。

数字科技重现历史盛景

近年来,圆明园打造了多个数字化的交互体验项目,利用VR、AR、MR、4D等多种数字技术,推出沉浸式的交互体验项目,让游客在沉浸式游览体验中,感受圆明园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海棠书院内设置了“梦回圆明园VR大空间”,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项目是以圆明园为主题的行浸式VR大空间体验项目,今年1月份开始向公众开放。“游客戴上头戴设备,可以跟着历史人物郎世宁去观察圆明园,用手势与历史事件互动。VR空间内复刻了很多历史古迹,游客能看大水法喷水。”工作人员表示。

海棠书院内设置了“梦回圆明园VR大空间”,游客戴上头戴设备,可以跟着历史人物郎世宁去观察圆明园,用手势与历史事件互动。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圆明园内,一辆辆“时光巴士”穿梭其中,游客坐在巴士内,透过车窗看到的不再是现实的场景,而是历史的平行时空。随着巴士的前行,车窗外场景不断变换。当乘客路过一块现实世界中的草坪时,车内语音提醒,这里曾经是皇子射箭、侍卫操练的地方,透过车窗向外看,XR技术将往日场景重现,与现实空间进行叠化、互动。

工作人员介绍,该项目是以圆明园为主题的高沉浸式科技文化游园体验项目,也是全球首款氢能XR观光车,“圆明园时光巴士”将现代科技与人、物、情、景相结合,运用了实景3D扫描、三维建模、地理感知、天气感知、实时渲染、MR、AX等高精科技,在没有触碰遗址一砖一瓦的前提下,形成深度互动空间情境秀。

时光巴士内,游客拿出手机,拍摄窗外的“历史平行时空”。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时光巴士以园内西部环行车线为基础,以三园交界为始发点,途经正大光明、藻园、月地云居、坐石临流等景点,最终回到三园交界处。游览路线约5公里,时长15-20分钟。该项目自2024年8月正式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4.7万人次。

“大概从2009年开始,圆明园就在做数字化数据的搜集,用于圆明园文物、遗址的扫描建档。目前,游客可以在线上‘云观赏’圆明园文物。”圆明园管理处宣传科科长余娜告诉记者,“大家也都知道,圆明园的建筑景观都不复存在了,我们想让前来的游客能够体验到盛时的圆明园。近5年,我们陆续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数字化体验项目,包括VR大空间、宇宙飞船、时光巴士等,给游客更多的选择。”

新京报记者 王景曦

编辑 张磊 校对 赵琳

发布于 2025-09-26 04:58
收藏
1
上一篇:最低12℃!中到大雨今夜至,警惕天气突变预警! 下一篇:北京文化守护者李俊阁,巧手复原天宫藻井,三车碎木头见证八级木工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