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今天,全国的班级群里都应该被各种教师节祝福信息刷屏了。
尊师重教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时期,《礼记・学记》中 “师严然后道尊” 的论述,奠定了教师在社会伦理中的崇高地位。

古代虽无固定 “教师节”,但每逢孔子诞辰日(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帝王会率官员祭孔,学子则向师长赠送束脩(十条干肉),这一习俗延续两千余年。
近代教师节历经波折
1931 年,教育家邰爽秋提议 6 月 6 日为教师节;
1939 年,国民政府曾以孔子诞辰日为法定节日,但因战乱未能普及。
直到 1985 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正式将 9 月 10 日定为教师节,以立法形式确立了 “尊师重教” 的现代社会共识。
这一天,既是对教师职业的致敬,也标志着中国教育体系对教师价值的制度化认可。

各国教师节的文化差异
世界各地教师节的日期和庆祝方式丰富多彩,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10月5日定为“世界教师日”(World Teachers' Day),旨在认可教师对教育的贡献。许多国家,如俄罗斯、德国、美国等,也在这天庆祝教师节。
不同国家的教师节习俗,折射出独特的文化基因与社会观念:
- 美国:谢师周的轻礼文化
每年 5 月的第一个完整周周二为 “全国谢师日”,学生和家长通常以手工卡片、自制点心(价值不超过 5 美元)或家庭聚会表达感谢,严禁现金或昂贵礼物。这种 “轻物质、重心意” 的传统,源于美国文化中对 “平等尊重” 的强调 —— 即便在教师节,师生关系也被视为平等的交流而非等级化的感恩。 - 俄罗斯:单数鲜花的禁忌美学
10 月第一个周日是俄罗斯教师节,学生习惯赠送 3 朵、5 朵或 7 朵单数鲜花,因双数鲜花在俄罗斯文化中仅用于葬礼。教师则会在课堂上展示收到的礼物,并手写感谢信,这种仪式感既体现了对教师的敬意,也暗含对 “完美” 的追求(俄语中 “单数” 与 “完整” 谐音)。 - 泰国:植物礼的生命隐喻
泰国教师节在 1 月 16 日(国王蒲美蓬诞辰),学生需提前一天制作手捧植物(如茄子花、百慕大草)送给老师。这一习俗源自佛教 “因果轮回” 观念,植物象征教师的 “培育之恩”,而植物的生长则寓意学生将在知识浇灌下成才。 - 德国:“礼物公开” 的教育契约
6 月 12 日是德国教师节,学生通常赠送手工制品(如编织品、手绘贺卡),教师需在学校公开展示所有礼物,并逐一写感谢信。这种 “公开化” 传统源于德国教育对 “公平” 和 “透明” 的重视 —— 礼物不能成为学生间攀比的工具,而应是纯粹的心意传递。 - 新加坡:社区联动的感恩仪式
9 月第一个星期五为教师节,学校会举办 “师生同乐日”,学生献唱、表演,并赠送贺卡;社区则组织教师参与公益活动,如辅导贫困学生、美化社区环境。这种 “感恩 + 行动” 的模式,将个人感谢升华为社会对教育的集体责任。

尽管各国形式迥异,但核心共识在于:教师是文明的 "摆渡人"。中国以立法强化制度保障,美国以轻礼体现平等,俄罗斯以仪式彰显荣誉,泰国以自然隐喻感恩。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言:"教师是和平的种子"—— 无论是否有节日,人类对教育者的敬意,始终在时光中流转。
师者,传“译”道——翻译行业的师承传统
在翻译这个行业里,“师徒相授”的传统从未远去,那些引领我们入行、指导我们精进的业界导师,同样值得最诚挚的敬意。

翻译是一门需要大量实践和经验积累的手艺。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语言基础固然重要,但真正让你理解如何在不同语境下选择最贴切的词汇、如何把握原文的微妙语气、如何处理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往往来自于行业前辈的悉心指导。
许多资深译者都记得自己刚入行时,第一位耐心帮自己修改稿件的导师。那一行行红色的批注,不仅是修改意见,更是行业经验的传承。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如果你有一位影响你“译”路的老师,不妨发条信息,表达感谢。如果你已经成为别人的老师,也请接受我们最诚挚的敬意。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翻译这条路上,好的老师不仅教会我们如何翻译,更教会我们为何翻译。 这才是这个教师节,我们最应该感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