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往知来,跟随总书记足迹,探寻丽江古城,解码世界文化遗产

鉴往知来,跟随总书记足迹,探寻丽江古城,解码世界文化遗产"/

##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走进丽江古城 探寻世界文化遗产的密码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学习历史,可以鉴往知来,更好地把握现在,开创未来。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探寻其背后的历史密码,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 丽江古城的历史沿革:从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到世界文化遗产"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云南省丽江市,有着超过800年的历史。其发展历程与茶马古道密不可分。
"唐宋时期:" 丽江地区是南诏国和大理国的重要属地,随着茶马古道的兴起,丽江逐渐成为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重要驿站和贸易中心。 "元明清时期:" 丽江地区隶属丽江路、丽江府,古城建设不断完善,形成了独特的纳西族东巴文化体系。 "近现代:" 丽江古城经历了战乱、自然灾害等考验,但依然保持着古朴的风貌和浓厚的民族特色。 "2001年:" 丽江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二、 丽江古城的文化密码:纳西族东巴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
丽江古城的文化密码,在于纳西族东巴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现代文明的交融。
"东巴文化:" 东

相关内容:

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省丽江市考察了丽江古城,了解当地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情况。

丽江古城,在八百多年的岁月长河里,不仅是茶马古道的商贸重镇,更是多民族文明交融的见证者。这个地处西南边陲的古城,编织出怎样动人的文明长歌?

文化遗产“守得住”“活起来”

在滇西北的群山环抱中,静卧着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流水潺潺穿街绕巷,青石板路蜿蜒如诗,纳西古乐悠扬回荡,这里就是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内百桥千巷,清流绕坊。(总台央广记者马喆拍摄)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由于地处金沙江的江湾,而金沙江古称丽江,因此得名。如今,丽江古城涵盖了大研古城、白沙民居建筑群、束河民居建筑群,其主体为大研古城。城内民居为院落式建筑,融汇了汉族、白族、彝族、藏族、纳西族等多民族的文化特色。

△丽江古城内的民居。(总台央视记者鄂介甫拍摄)

水,是丽江古城的血脉,可谓“家家流水、户户垂杨”。智慧的纳西族先民利用地下泉源建造“三眼井”,依照地势高差建成三个井池,上池饮用、中池洗菜、下池洗衣。这种爱水节水的古老习俗被当地居民延续至今。

山水相依,人城共融。1997年,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进一步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切实提高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

为了让文化遗产“守得住”“活起来”,丽江古城加大保护修复和开发利用,恢复特色民居、名人故居的历史原貌,打造30个各具特色的文化院落,展示东巴文化、纳西族歌舞、民族手工艺等。

丽江古城,成为展现丽江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风情的“活体记忆”。

各民族文化汇聚、碰撞、出新

木府是丽江木氏土司衙门的俗称,布局结构模仿北京紫禁城,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等沿中轴线依次排开。其建筑既有明代中原建筑的风采,又保留了唐宋时期中原建筑的古朴粗犷,庄严厚重,是丽江古城的文化地标之一。

在木府旁的牌坊上写着“天雨流芳”四个大字,在纳西语中谐音为“去读书吧”。明清时期,丽江古城开始兴办学堂,让当地各族群众广泛接受文化教育,“读书明礼”逐渐成为丽江人的家风家教。各族居民在古城和睦相处,各民族文化在古城汇聚、碰撞、出新。

△丽江古城的一处牌坊上“天雨流芳”四字格外引人注目。(总台央视记者王鹏飞拍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交往交流交融,是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由之路。

数百年来,纳西族以开放的心态、包容的思想,促进了多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浇灌着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商旅与文明的千年交响

丽江古城地处滇川藏交会的核心地区,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重镇。来自青藏高原的马匹、羊毛、皮革、药材和来自内地的茶叶、铁器、盐、糖、粮食等在此集散流通。

古城因商路而兴、因商贸而盛。在丽江古城,处于正中位置的并不是象征着权力中心的木府,而是商业中心——四方街。这里四通八达,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得益于没有城墙,马帮商队可以通过各个方向汇聚古城,极大地方便了货物流通。

△四方街。(总台央广记者马喆拍摄)

马帮不仅推动了边疆贸易和经济发展,也对促进边疆地区的和平稳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抗日战争时期,马帮还成为向前线运送武器弹药等战略物资的重要力量。

如今,穿行在茶马古道上的马帮早已不复存在,但丽江古城依然繁华兴盛。这里动静皆宜,昼夜精彩。餐饮、住宿、旅拍、手工艺品、演艺等业态丰富多样,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让景区管理和服务更智慧,2万多名原住居民、5000多户商户、成百上千万游客和谐共融。

△丽江古城街景。(总台央广记者马喆拍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要保护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丽江,用古老与现代的碰撞,传承与创新的交汇,在人们心中留下“舍不得的丽江,忘不了的古城”。

监制丨申勇 赵雪花

主笔丨侯艳

记者丨马喆

播讲丨黎春

音频制作丨刘逸飞

视觉丨陈括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尹惠仙

发布于 2025-09-24 15:58
收藏
1
上一篇:鉴往知来,丽江古城——高原明珠,千年古韵流芳之旅 下一篇:这就是丽江!探寻古城魅力,感受独特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