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助力“五无甘南”建设,共创“十有家园”,展现夏河农业发展新力量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助力“五无甘南”建设,共创“十有家园”,展现夏河农业发展新力量"/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且结构清晰的主题。它将可持续农业实践(绿色种养循环农业)与地方发展目标(“五无甘南”、“十有家园”)以及具体贡献(“夏河力量”)紧密结合起来。
我们可以将这个主题分解并阐述其内涵:
"核心概念:绿色种养循环农业"
"绿色 (Green):" 指的是生态环境友好,强调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品安全。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保护土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 "种养循环 (Cycling):" 指的是将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物质和能量的高效利用与循环。例如,种养结合、农牧结合,将养殖产生的粪便等废弃物通过沼气工程、堆肥等方式转化为种植所需的有机肥,实现“种养结合、农牧循环、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地方目标:打造“五无甘南” 创建“十有家园”"
"“五无甘南” (Five No Gannan):" 这通常是指甘南州致力于实现的五个无的目标,旨在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具体可能包括: "无垃圾 (No Garbage):" 生活垃圾、生产垃圾得到有效分类、收集和处理。 "无污水 (No Sewage):" 生活污水、

相关内容:


绿色发展是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鲜明主题。刚刚闭幕的甘南州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努力打造“五无甘南”,着力创建“十有家园”,加快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是结合资源禀赋开启新征程的科学定位,是抢占生态文明制高点、打造绿色发展升级版的必由之路。


作为全省12个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之一,夏河县迅速贯彻落实州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把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作为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加快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的强力举措。12月2日,夏河县召开2021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现场推进会,对2021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进行再安排、再部署。

县委副书记、县长杨海强出席会议并讲话

县委副书记阿旺才让主持会议

县委常委、副县长旦正道吉通报了夏河县2021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开展情况

项目服务主体负责人做表态发言

作为全省12个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之一,2021年,夏河县通过“分散养殖户+统一腐熟+各自还田”和“分散养殖户+有机肥生产企业技术托管粪肥处理+转运还田”两种运行模式,采取统一收集、统一腐熟、统一拉运、统一检测的方式,在达麦、麻当、唐尕昂、王格尔塘、甘加、扎油等乡镇耕地建设粪肥堆肥网点9处,涉及农户0.23万户。

杨海强指出,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是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畜禽粪污染资源利用,打通种养循环堵点,促进粪肥还田,补齐农业发展短板,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杨海强强调,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站位,充分认识试点项目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的重大现实意义,严格落实试点工作具体要求,压实责任,加快推动试点工作落实落地,为建设“五大夏河”,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奠定坚实基础;要把握重点、科学谋划,合力推进试点项目精准实施,要准确把握试点项目目标的要求、基本原则和创建内容,稳步推进试点项目建设;要理清工作思路,做好用地和养地结合,找准发力重点、聚焦关键作物、突出优势区域,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模式和服务机制;要把握基本原则,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技术标准,坚决做到不处理的不下田,不达标的不进地,农民不接受的不下地,打牢项目实施基础;要压茬有序推进,加强工作力度,按照确定的实施模式,加快项目进度,稳步推进项目建设。要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先,强化统筹协作,压实各方责任;要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对接服务、加强技术指导,全力把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建设项目作为建设“五大夏河”,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加快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的生动实践,为加快推动全县农业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推进会现场还为拉卜楞镇农户免费发放有机肥料100吨。

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部门负责人及拉卜楞镇干部职工及村民代表,项目服务企业代表参加推进会。 (记者 李婷婷 卓玛杰)

发布于 2025-09-24 14:12
收藏
1
上一篇:说不尽的唐卡情,千年艺术瑰宝的神秘魅力探寻 下一篇:美美逛吃景德镇陶溪川创意集市,北京潮流新地标成功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