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繁华“西北小香港”今何在?10万居民离去,留下空荡废墟诉沧桑

昔日繁华“西北小香港”今何在?10万居民离去,留下空荡废墟诉沧桑"/

您提到的“西北小香港”很可能指的是"新疆石河子市"。
石河子市在历史上确实是新疆重要的工矿城市,也因三线建设而聚集了大量人口,曾经非常繁华。它靠近中亚,历史上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因其相对开放和多元的文化,被一些人称为“西北小香港”。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国家政策调整(如对口援疆政策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等),石河子的经济和人口结构也经历了变化。您描述的“曾住着10万人,如今人去楼空只剩废墟”虽然可能有些夸张,但确实反映了它经历过的辉煌与衰落,以及一些老城区、老厂区因城市发展、改造或功能衰退而面临的被遗弃或荒废的景象。
很多老城市、老工业区都面临着类似的挑战,新旧更迭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常态。石河子依然是一个重要的城市,并在不断发展,但那段特定的辉煌历史和如今可能存在的某些衰败区域形成了鲜明对比。
您是否有更具体的信息来源或者想了解石河子哪方面的信息呢?

相关内容:

在我国辽阔的大西北地区,有不少资源型城镇;城因资源而聚,也因资源而散。典型如新兴城市茫崖,因石油而崛起,沿途各种磕头机一刻不停地运转着;市政府驻地花土沟镇上,随时可见穿着工作服的石油工人,一片欣欣向荣。而在茫崖市还有一个同样因石油而兴的冷湖镇,过去一度繁华到被称为“西北小香港”,如今却只剩一大片断瓦残垣。

自驾从冷湖镇出发前往敦煌,走215国道时,会路过一个叫做冷湖石油小镇的工业遗址。青甘大环线上石油小镇、石油城市很多。相比不远处的阿克塞石油小镇因为电影的拍摄、已经转型为影视基地供游客打卡;冷湖石油小镇还处于十分原生态的状态,或者说还停留在几十年前被废弃的模样。主干道上的遗址介绍牌,是这里唯一留给游客的东西。

很难想象,也就60多年前,冷湖的繁荣绝不亚于现在的花土沟。1958年,冷湖油田诞生,五湖四海的科技工作者和石油工人来到冷湖,投身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到1960年冷湖设市时,人口就已经多达10万人。当时冷湖油田生产原油近30万吨,占全国总量的12%,成为继克拉玛依、玉门、四川油田后的全国第四大油田。1960-1991年,冷湖还是青海石油管理局的所在地,持续了30年的高光时刻。

所有的石油资源都是有限的,上世纪90年初,随着冷湖石油资源的枯竭,城市人去楼空,冷湖市也成了现在的冷湖镇。据说当时当时石油局搬迁时,带走了诸如房顶、铁管、玻璃窗、办公家具等所有能重新利用的东西。从眼前废墟的残砖碎砾中,依稀能想象当年人们面对“全剧终”时的落寞。

小镇不小,单靠双脚很难将其走遍。繁华落幕后的大片残垣,与远处被积雪覆盖的阿尔金山,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纵使车开一段,人下车在周围走一圈,仍然没发现一栋完整的房子,一面完好的墙壁,不少房屋已半埋在黄沙之中……角落深处偶尔看到一只鞋,一个玻璃瓶,跨越30多年残存的生活痕迹更是让人浮想联翩。

从无人机的图传中,其实仍旧能辨别出当时小镇大致的格局规划,哪里是厂区,哪里是住宅区,哪里是主干道。

为了给石油工作者的生活配套,这里建起了一座功能完备的小镇,银行、医院、学校、食堂、商场和电影院等公共设施相继出现。彼时小镇车辆川流,灯火辉煌。现在,只有部分建筑的墙上还留着当时的名字或招牌,不少字迹已经模糊斑驳。

近几年来,随着废墟打卡热潮的兴起,也渐渐有游客走进了这座废弃已久的石油小镇。墙上的涂鸦与标语明显为后人所留,大家以自己的形式,怀念这段曾经激情燃烧的岁月。而废墟毕竟是废墟,相比正规的景区,会选择来此参观的游客屈指可数。我们到访小镇的时候,前后只遇上了一波人,比游客更多的生物是这里穷凶极恶的蚊子。

新世纪的阳光之下,这片废墟依旧还是当年的模样,恍惚中还能看到成群结队的石油工人意气风发地在街道上来来往往,耳边隐约传来阵阵欢声笑语。这里是许多青海油田人“梦开始的地方”、挥洒热血与青春之地,应该被后人铭记。

发布于 2025-09-24 02:58
收藏
1
上一篇:西域笔记 | D0篇,我这个省油的灯,西域之旅的前夜 下一篇:探寻大西北秘境,茫崖——地球上的火星副本,隐藏的宇宙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