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途再远,信念如磐——今晨5.1万余人齐聚天安门广场共赏升国旗盛况

路途再远,信念如磐——今晨5.1万余人齐聚天安门广场共赏升国旗盛况"/

这条消息传递了几个关键信息点:
1. "时间:" 今晨 (This morning) 2. "地点:" 天安门广场 (Tiananmen Square) 3. "事件:" 观看升国旗仪式 (Watching the national flag-raising ceremony) 4. "参与人数:" 超过5.1万人 (More than 51,000 people) 5. "引言/口号:" “路途再远,也要来!” (Even if the journey is far, come anyway!)
这条简讯突出了两个重点: 观看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吸引了大量民众,显示了这一活动的吸引力或民众对国家象征的重视。 “路途再远,也要来”这个口号,强调了参与者的决心和热情,无论距离多远,都愿意前来观看。
这通常反映了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活动和爱国主义象征,在民众心中的地位。

相关内容:

来源:北京晚报微信公众号

1月1日早上7时许,日出东方,晨光熹微,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洒向神州大地。天安门广场上,5.1万名市民游客,目光灼灼,满怀希望与憧憬,期待着2025年第一次升国旗仪式。

不远万里,跨越山河,观旗群众来自五湖四海,不时向天安门城楼眺望,只为等待国歌响起。广场-5℃的低温,大家衣服裹得厚实。时而冷风阵阵,但吹不灭大家的热情。

路途再远,也要看一次升旗。远赴德国慕尼黑的留学生郭峰阳坐了10个小时飞机,又在天安门广场等了12个小时。“9年前我就出国留学了,现在读到了博士。离家远,倍加思念祖国。”2024巴黎奥运会,小郭拿着中国国旗赶到巴黎赛场,为中国运动员加油。这次回国,他带了“同款国旗”,“无论在哪里,都要为祖国欢呼、呐喊!”

旗杆周围观众区第一排,大多都是彻夜等候的年轻人,他们脸上贴着国旗贴,手里摇着小红旗,虽然有点疲惫,但更多的是兴奋。来自四川成都的大四学生邵新宇提前两天就来看路线,默默记下最近的路线、检票口,今天更是凌晨1点就来找位置,终于“抢到C位”。柳英刚做了髋关节置换手术,坐着轮椅行动,但她还是坚持来看升旗。“人生总要看一次升旗吧。”

昨天傍晚7点多,退役女兵李佳从山东烟台来到北京,下了高铁就直奔天安门广场。原来,他的男朋友,就是国旗护卫队的队员。“他工作忙,这次来,我们甚至没机会说上一句话,但就是想能给他多拍几张照片。”虽然时间有限,但李佳觉得来得值。“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

7时33分,城楼升旗号角吹响,人群立刻安静肃穆了下来。国旗护卫队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跨过金水桥。众人目光不约而同地聚集在广场中央,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这庄严又神圣的一刻。

“正步走——”,随着一声响亮的口令,英姿飒爽的国旗护卫队踢着正步,走到旗杆下,分列旗杆周围。“向——国旗——敬礼!”话音还没落,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响彻耳畔,升旗手高高扬起国旗,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晨光中缓缓升起,迎风飘扬。现场观众的目光随着国旗而移动,还自发齐唱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看到国旗冉冉升起,人群里,一位男生显得格外激动。他叫许凌云,曾是西北政法大学国旗护卫队的成员。“我自己都记不清对着他们的视频学了多少遍!甩旗那一下,真帅啊!这次终于近距离见到真实的了。”他把视频录了下来,回学校接着练。“升旗激发了我们对于国家的深沉热爱,也让我们在庄严与自豪中找到了前行的力量。”

7时38分,国旗升至旗杆顶端,观众沸腾了。万羽和平鸽振翅腾飞,盘旋广场上空,传递着和平与友爱。在军乐团《歌唱祖国》的乐曲中,大家挥舞着红旗,欢呼声、呐喊声、歌声此起彼伏。“祝福祖国繁荣昌盛!”“我爱你,祖国!”的祝福不绝于耳。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大家久久不愿散去,和同伴诉说着新年心愿,期待着新年新的征程。

北京晚报 记者 胡子傲 甘南

发布于 2025-09-23 17:12
收藏
1
上一篇:今起开放预约!国庆节天安门观升旗仪式,四大观礼时间任你选 下一篇:2025年新春伊始,共庆升国旗奏国歌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