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分钟等车无果,揭秘应对“招”不来车的绝招

40分钟等车无果,揭秘应对“招”不来车的绝招"/

确实,在用车高峰期,40分钟等不到一辆出租车或网约车的情况并不少见,让人感到非常沮丧。这时候,除了继续傻等,可以尝试以下这些“招数”:
"一、 换种叫车方式/平台:"
1. "切换网约车平台:" 如果你通常用某一家APP(比如滴滴),可以试试其他平台(如高德打车、美团打车、T3出行、曹操出行等)。不同平台的车辆分布和响应速度可能不同,或许另一家在附近有车。 2. "尝试顺风车/分时租:" 如果时间不赶,顺风车或者分时租赁车辆(像电单车、小型电动车)可能更快找到。虽然目的地不一定完全匹配,但可以到达附近再转车。 3. "拨打出租车公司电话:" 有些城市可以直接拨打出租车公司的调度电话叫车,绕过网约车平台,有时能更快接通或获得响应。 4. "使用聚合打车平台:" 一些聚合平台(如e代驾、快狗打车等)会整合多家网约车资源,可以多一种选择。
"二、 联系其他出行方式:"
1. "叫网约车(摩托车/电动车):" 很多城市有专门的摩托车或电动车网约车服务,速度通常比轿车快很多,尤其是在拥堵路段。可以在APP上搜索或切换到相应车型。 2. "寻求

相关内容:

“附近暂无可用车辆,您是否继续叫车?”

在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上海法制报记者通过指定APP呼叫L4级Robotaxi后,看到这样的提示信息。选择继续等待后,20多分钟过去,仍然没有车辆接单。

“等了40多分钟都没车接单!却连车的影子都没见到……”

这已经是记者在度假区内尝试的第二个站点。从“唐黄路阳光大道”到“机场联络线地铁站2号口”,总计40多分钟的等待,最终以无缘体验告终。

上海L4级Robotaxi旅游专线自8月20日开通试运营以来,已运行20余天。作为上海首个同时覆盖高快速路与地面道路的自动驾驶示范项目,该专线旨在为游客提供度假区内多个热门点位间的短途接驳服务。

然而,记者实地体验时却遭遇了“叫车难”。在首次尝试叫车5分钟后,APP弹出无车提示,继续等待20分钟仍无结果。转战另一站点后,同样的情况再次上演。

客服热线成了唯一的求助渠道,但帮助有限。客服人员仅能建议“换一个站点尝试”或“换一种出行方式”,对于“哪个站点更有可能打到车”和“有多少车辆投入运营”等关键问题,均表示“无法告知”。

记者调查发现,类似遭遇并非个例。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用户吐槽等待时间过长:“等了50分钟都没车”、“期待已久的体验落空了”。

上汽享道出行公关经理吕先生坦言:“确实接到不少打不到车的投诉。”他将主要原因归结为“供不应求”。“从度假区前往浦东机场的单程时长长达30分钟以上,车辆多数时间都在接送乘客以及返回度假区的途中。”吕先生解释,“这条专线目前投放的车辆共有五台,这是因为官方发放的牌照仅有五张。”

目前,上海对自动驾驶车辆上路实行牌照管理制度。五张牌照的限制使得运营规模难以扩大,而暑期游客体验需求却远超过供应能力。

单车运营效率也是问题。30分钟以上的单程时长意味着车辆周转率较低,五辆车难以覆盖度假区的全部需求。

吕先生表示:“在相关主管部门的政策引领下,我们也希望不断扩大Robotaxi的服务范围,投放更多车辆,尝试推出更智能化的服务。”

除了车辆数量不足,服务设计也存在明显缺陷。当前系统仅能提供“附近暂无可用车辆”的简单提示,无法像普通网约车平台那样显示预计等待时间或附近车辆位置。

客服系统也缺乏有效支持。用户无法获得哪个站点更容易叫车、何时有车可能空闲等实用信息,只能在盲目等待中逐渐失去耐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来沪旅行的游客对“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抱着“感兴趣”的积极态度,提出“有机会的话要尝试一下!”并愿意将这项服务作为日后的游玩项目之一。然而,不论是从记者亲身体验,还是网络“吐槽评论”中都可看出,长时间的等待和不确定性的体验正在消耗用户的热情。可以说,Robotaxi如何在后续的运营中积极改进和完善服务体验是接下来的关键。

来源:上海法治报 智车科技

发布于 2025-09-23 03:43
收藏
1
上一篇:潍坊公交智能新体验,"一扫便知车在哪!"云站牌服务震撼上线! 下一篇:潍坊公交云站牌一键查询,实现“一扫便知车在哪!”服务全新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