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经入冬的景区按例是没有什么可以观看的,天气太冷,出行不便,最主要的是,没了五彩缤纷、婀娜多姿、靓丽多彩的花花草草作为养眼主角,缺少蓬勃鲜艳、催人亢奋的春雷鼓舞,灰黢黢的石头,光秃秃的枯枝像无趣的面瘫肌肉男,有什么看头。就是开着也没几个人来,所以不合算,基本都关了门。大部分“好风景,爬峻岭;眼享受,腿受累”的优质地方,出于安全考虑,遇到刮风下雪,直接就封闭山门一关了之。我们今天去的这个地方没有崇山峻岭,也不地处危地险滩,在西安市长安区一片广袤的平原之中,有一个湖泊,围绕这个湖泊建了一个水利风景区,名叫“仪祉湖”。仪祉湖位于西安西南约26公里处,长安区秦镇附近,在新修的外环高速以内,离秦岭边上的关中环线也不远。快到景区的时候,导航让我们拐进了一个正在拆迁的村子。回家以后我查了一下这个村子,百度地图已经查不出来名字了,在奥维互动的这个专业地图上,对比位置,才知道这个村子叫“南张村”。村子里已经没有人了,窗户都拆完了,有些房子连墙都拆了,但是村里的道路倒是挺干净的,没有杂物,像是每天有人打扫。大约一小时路程,到了景区。景区不收费,停车场收费,半个小时一元。在停车场停好车,我们沿着沣惠渠朝着景区走,走不远又路过我们刚才来的时候那个南张村的村口。刚才没注意,有好几辆车都停在村子里头,村子正在拆迁也没人管,把车停到这里,岂不是能省个停车费?前车之辙,后车可鉴。给最近来这的朋友作个参考。

沣惠渠宽7、8米,两边种了些年头已久、粗壮高大的白杨和榆树,虽是冬天淡水季,但是渠里还是流淌着半渠水,水波不澜、寂静无声、义无反顾的向北流去。沣惠渠在解放初期,作为西安最大的自流灌区主脉,被两岸群众称为“西安粮仓”和“渔业发展”之基。现阶段,随着西安城市规模的扩大延伸,沣惠渠的作用也发生了重大改变,正在蜕变成为一条集“生态体验、市民休闲、运动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绿道走廊,继续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

紧挨村口的渠上有一座宽4、5米的石桥,跨桥而过,就来到了景区外面的游乐场。游乐场的外围用宣传布挡着呢,看不太清楚里面情形,单看这占地面积,色彩斑斓的场景,设施应该挺全的。

过了游乐场,前面就是饮食街了,饮食街设计建设的也挺庞大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太早还是淡季的原因,只开了门口两家店,放着激昂的民族舞曲与寒冷的空气“波粒”共舞。放眼望去,除了我们之外,远远地只有两三波人,现在就全当是热场撒窝子了。

景区没有大门,沿着沣惠渠一直往南走,到了分叉点。沣惠渠把“仪祉湖”从中间分为两半,一东一西。大概商量了一下,我们从东湖开始,沿外围步行道游览,再到西湖,绕一大圈回去。

东湖拥有一大片空旷辽阔的水域,中间没有任何遮挡,可一眼看到隐约的边际水岸。岸边还架设了空中的跑步道和自行车道,蜿蜒曲折游向远方,从湖堤上看,已经出了景区,不知道的终点在啥地方。我们这两条细腿自然不可能从这走了,还是沿湖走正道吧。

今天是阴天没有阳光,微风,气温比较低,只有2度左右。沿路唯有点些过季的秋韵残留,摇摆着曾经金秋辉煌七彩满天的痕迹,有一段每一段的在你眼前絮絮叨叨。拍摄的照片主要呈现黑白两色,像极了在白纸上泼墨而成的巨型山水,别有一番复古情调。水中央有一群水鸭子在惬意游嘻,间或有一两只白鹭,于空中盘旋飞舞,在平静闲逸之中,增添了些许需要发掘才能享受到的生趣。

岸边的树木倒影成双,水面平静光滑似镜,薄薄的烟雾轻笼或梦,恍惚间到了人杰地灵雅致精造的江南水乡。

东湖与西湖之间,是沣惠渠的起点闸口,上有四座石刻,“先辈洽惠,四水合一,水润城乡,造福后代”,庄重醒目。“渠首管理站”的旁边,设一避风长廊,石桌石椅依次整齐排列,墙上挂有12位“历史治水名人”画像与简介。看完这个,才知道,原来“仪祉湖”是以历史名家李仪祉先生的名字命名的。历史的厚重感立马就出来了,渊源流长,博大精深,不由得肃然起敬。

西边的湖与东边的湖有所不同。湖中间有很多湖心岛,空枝耸立没有片叶,荒草茂盛不知深浅。从林子中间不断的传来,没听过的鸟叫声,总算听到了非人类的声音增添了游趣,只是看不到鸟影,不知道是啥品种。


景区今年4月份才开放,所以设施很新,步道平坦色彩鲜明,走上去很舒适。沿着湖堤向南望,还有大片的空地和水域。给这个水利风景区继续扩张留足了空间与想象。

沿着西湖快到终点的位置,有一处看上去很高档的“湖与鹭民宿”,没资源,没需求,无福享受,也就没在深探。对面的“湖与鹭1号营地”的一处空地上养了一群水鸭子,旁边靠树搁了两个装的瓷实的尿素袋子,里面满是青菜。同行人爱心泛滥汹涌,立即兴致勃勃的取了青菜,撕开投喂水鸭子。只不过这群“学成归来,高雅从心”的扁嘴兽,吃惯了面包饼干之类,见到青菜只是大概争抢,意思了一下,就没啥兴趣,嘎嘎呱呱着不满,整齐的扭头离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