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火车畅游西安,周边小城繁华静谧,免费景点尽享古城韵味

坐上火车畅游西安,周边小城繁华静谧,免费景点尽享古城韵味"/

坐上火车,去逛西安周边繁华且静谧的小城,城区景点全免费,这听起来就是一次非常棒的计划!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周边确实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小城,既有历史的沉淀,也有现代的活力,而且城区景点免费更是大大降低了旅行门槛。以下是一些推荐的小城,以及一些可能的行程建议:
"推荐小城:"
"韩城:" "特点:" 韩城是“中国古建筑艺术博物馆”,城区内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党家村、普照寺、古城墙等。韩城也是历史文化名人司马迁的故乡,市区有司马迁祠。 "免费景点:" 党家村(部分区域免费,整村游览需要购买门票,但可以免费参观部分街巷和民居)、古城墙(部分区域免费开放)、普照寺、文昌祠、马王庙、王宗魏故居、党公祠、古城隍庙、司马迁祠(位于市区外,但值得一看)。 "交通:" 从西安北站乘坐高铁到韩城站,约1.5小时。 "住宿:" 市区有各种档次的酒店,也可以选择住在党家村特色民宿。 "美食:" 韩城羊肉臊子面、黑碗泡馍、党家村麻花、黄龙酒等。

相关内容:

距西安仅40公里,火车、高铁半小时直达,有一个繁华却并不喧闹、而且烟火气十足、极具历史人文底蕴的地方,这就是——鄠邑。

鄠邑区,原叫户县,最早称鄠县,在夏朝时为夏的属国有扈氏国,也称“扈国”。成语“飞扬跋扈”中的扈就指的是这个地方。商代时建有丰邑,周文王时期,都城从西岐迁都于丰邑,也称丰京,户县这地方也成为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周文王之父季历就埋葬于此。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迁都咸阳后,在丰设置了鄠邑,这也就是现在区名称的由来。秦代时,始皇嬴政曾囚其母于此,秦二世胡亥把他的十位姐妹诛杀后埋葬在这里。西汉初期正式设置鄠县,这里又成了皇家的上林苑,刘邦的重要谋士陈平死后葬于斯地,为刘邦出谋定计于长安的汉关内侯娄敬曾在此修道。隋唐时期这里又成了皇家及达官显贵的游览胜地。鄠县从置县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2017年9月9日,户县撤县为区,成了西安市的第十一个区。鄠邑区历史悠久,钟灵毓秀,历史人文底蕴浓厚,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有“画乡”、“银户县”、“小西安”之称,也是中华诗词之乡、中国鼓舞之乡、中国围棋之乡、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卫生城区。

户县的旅游景点比较多,著名的如“佛教八宗”之一“三论宗”的祖庭草堂寺,这是第一座国立翻译佛经译场,也是佛教三大译场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译场。有著名作家金庸先生写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的人物——道教全真派开山祖师王重阳早年修道和遗蜕之所的“重阳宫”和“活死人墓”,重阳宫有“天下祖庭”、“全真圣地”之盛名。有唐太宗敕建、尉迟敬德监修的“敬德塔”,有国内仅存的“天宫楼阁”之称的古代小木作建筑公输堂,有朱雀和太平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有西安市现存唯一的一座元代建筑、距今700多年历史的化羊庙东岳献殿,有终南山始祖级佛寺、比洛阳白马寺还早的寺院罗汉寺,有文财神刘海庙,还有国内唯一的一对上古神兽——白泽石兽……。

自西户地铁开通运营两年多来,鄠邑区就成了西安、咸阳人周末旅游休闲的好去处之一,渼陂湖、钟楼、农民画展览馆等地方几乎是来鄠旅游必打卡的地方,不少人选择了休闲一日游,当天往返,认为基本都看了。实际上,鄠邑区城区还有许多地方不为人知,城区里古迹众多,而且全部免费参观。此帖主要说说县城及周边附近有人文历史和比较休闲以及主要美食的地方,希望通过此帖对来鄠邑旅游的人有所帮助。

一、户县钟楼。钟楼是户县的标志性建筑,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钟楼远眺”被列为“户县十景”之首,免费对外开放。钟楼地处县城中心,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迄今近400年历史。钟楼为高台楼阁式建筑,结构为重檐三滴水四角攒尖顶。通高24.55米,基座高6.40米,边长22米。基座下四个拱形门洞通达四街,现已封。门洞上方四面分别嵌有石匾额一块,东为“迎旭”南为“揽胜”,西为“瞻紫”北为“拱极”,楼内有木楼梯可盘旋而上二层登楼远眺,楼脊饰琉璃宝顶。钟楼内为博物馆,三层各有展览区。一层为文物展区,展出了从新石器时代至今户县出土的各类有代表性的文物。如钱范、陶俑、青铜器、铁戈、唐三彩等。二层主要是介绍户县境内的人文古迹景点及其中的部分文物、佛像等。三层主要是户县历代名人介绍。如杨明轩、关麟徵、赵寿山、王九思等。

二、户县文庙。文庙是古代祭祀孔子的地方,也是读书人的精神图腾。户县文庙是西安地区中除西安文庙以外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县级文庙,地处户县钟楼的东北角,紧邻鄠邑区政府西侧。户县文庙主要建筑为明清建筑,南部区域改造成供人们休闲娱乐和活动的文庙广场,重新修建了泮池和汉白玉式的棂星门,广场保留了原文庙内的四株巨大黄杨树。北部现为户县文物管理所驻地。里面依次有献殿、大成殿、明伦堂、崇圣祠楼等主要建筑,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哪些反映户县历史人文的重要碑石、文物等,碑廊内存放比较重要的石碑、铭文、墓志铭等80余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雁字回文碑(现为复制品)、重修文庙碑记、重修庙学碑记、御制训饬士子文、敕谕碑、明道先生庙碑等。在西侧及西北角还堆放着大量未整理好的各类文物、有碑石、石狮、柱石、石羊、石门蹲等。文庙布局规整、院落重重、碑石森森、大殿巍峨、环境清雅、庄严肃穆,暂未对外开放。只有献殿内有少量陶器、瓷器、汉俑、钱范等文物展出。

文庙东边是区政府,政府门前有花园型广场,假山、小亭、长廊、池塘错落有致,树木花草点缀其间,马路斜对面是古槐广场,广场内有一株树龄500余年的中华古槐树(还有一说是宋代时任户县主薄明道先生程灏亲手栽植的,距今900余年)。这棵槐树10米,树冠达11米,主干粗壮,至今仍枝繁叶茂,成为钟楼旁边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如今古槐广场、文庙广场和政府前的花园集中连片,已成为户县极具人气以及群众休闲娱乐、锻炼游览的好地方。

县政府东边的府东巷,是户县的书画一条街,沿街两巷有书画、古玩、乐器等商铺,是文人雅士聚焦的地方。与府东巷南边相连的马路对面是府兴巷,是花卉一条街,喜欢赏花的可以到此一游。

三、渼陂湖。“渼陂泛舟”为“户县八景”之一,有“关中山水最佳处”之美誉。地处县城涝河西边,这里不仅是湖光水色绝佳之处,更是历史遗迹人文荟萃之地。唐代曾是达官显贵们的游览胜地,杜甫、岑参、苏轼、韦应物等文人墨客都曾在此泛舟、赋诗,杜甫写下了《渼陂行》,韦应物任户县县令时写下了《任户令渼陂游眺》:“野水滟长塘,烟花乱晴日。氤氲绿树多,苍翠千山出。游鱼时可见,新荷尚未密。屡往心独闲,恨无理人术。”现在的渼陂湖已成为户县人民的后花园。渼陂湖二期工程也建设的有模有样,建有云溪塔、紫烟阁、渼陂书院、廊桥等,整个湖区水域浩大、唐式风格的各式建筑如塔、阁、楼、台、亭、榭、散落期间,各式树木、竹、芦苇、花草绿花了整个景区,湖水共长天一色,宛如皇家园林一般。景区内的云溪塔是密檐式唐塔,共9层,高21米。附近还有周文王的父亲季历墓,清代陕西巡抚毕沅立有石碑。秦二世胡亥把他的十位姐妹诛杀后埋葬在这里,“其一冢崩去”,现存九冢。另外涝河东岸长达5里路的绿化带绿树成荫、环境宜人,同样是户县人休闲、锻炼、娱乐、溜娃、发呆的好地方。

四、农民画展览馆。展览馆地处画展路中段,门前的路也是以画展馆之名命名的。户县农民画诞生于1958年,户县是全国农民画最早、影响力最大的四大农民画乡之一,户县本地有近千人从事农民画这个产业。农民画大部分反映的是关中地区农村的生产生活和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向往,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同时也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农民画乡土气息浓郁,线条简单明快、色彩艳丽,对比强烈,人物生动活泼,1974年,国家邮政局专门设计发行了6幅《户县农民画》邮票。带娃旅游还能让娃直接的从画中感受到上世纪关中农民原汁原味的生产生活。展览馆内展品众多,也有文创作品销售,还不时有外地作品来此交流展出,环境优雅,是个很好的参观之处。

五、户县东韩村。地处县城北边北转盘东,是国家级的“文明单位”、省级小康示范村、陕西省绿色村庄,是极具农家文化和民俗体验的风情文化村。村内是统一别墅式的住宅,绿树掩映,环境优美,有专门的农民画展厅,农民现场作画、剪纸,不少家庭还是农家乐的接待处,也可自己亲自动手,农家饭物美价廉,可让人充分融入到农家的欢乐和生活之中。

六、王氏宗祠。位于户县北街,是北街王姓后人为纪念明代先祖王九思等人所修的一座宗祠,创建于清代乾隆七年(1742年),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户县现存宗祠中保存规模最大、布局最完整的家族式祠堂。北街王氏家族在明清时为关中名族,人才辈出。明清两代家族中受皇命诰封就有29人(次)之多,其代表人物有明代进士、文学家、戏曲家、“前七子”之一的王九思和清代关学人理学名儒王心敬。王九思之名取于《论语》中的:“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他与当时“前七子”之一的武功县状元康海创作了“康王腔”,两人也是儿女亲家,后来广泛流行的眉户戏也由他们创作的“康王腔”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宗祠主要有中殿和祭堂,院,内有王九思塑像、明清石碑、石狮、灵塔等,还有暂存于宗祠内国内唯一的一对上古神兽——白泽石兽。祠中有块“九思堂”碑石,还有一块是明代“渼陂空翠堂记”碑,记载此地当时属终南县(今周至县)的事实。

七、户县北街城隍庙。户县比较特别,一个县城有两个城隍庙,一个是总城隍庙,一个是北街城隍庙,各乡镇不在此列。两个城隍庙供奉的都是汉朝大将纪信,总城隍庙位于车站南路与永丰路的交汇处西南角,创建于明朝洪武四年,相当于长安区曾统领十三省的王曲城隍庙的分店。另一个城隍庙地处户县北街,属于当地的城隍庙,也始建于明洪武四年。现在两个城隍庙规模都不大,但北街的城隍庙历史遗迹较多,特别是有一对铸造于清代嘉庆十二年冬月间高约15米的铁旗杆,旗杆上面清楚标明铸造年代和匠人名称,不过铁旗杆却不在此庙之中,而是在距此不远处南边的一个小区内,许多人从此路过却浑然不知,小区内还有一对残损的碑头及碑身,文字早已漫漶不清,年代不详。从庙中《重建户县城隍庙碑记》记载可知:“民国时城隍庙面积十三亩三分,规模壮观。古建成群、碑石林立。正殿、献殿、寝殿、钟鼓二楼、乐楼、石牌坊、铁狮和一些碑碣皆为明代之物。”可惜这些古物均毁于上世纪十年浩劫之中。庙内壁画有二十四孝和阴间《十八层地狱图》,正殿大门外有大型雕塑“日巡”和“夜巡”两将,正殿内正中供奉的城隍是汉朝大将纪信,下面站立的分别是“黑白无常”、“判官”和“小鬼”,要看这些鬼神可以去这里欣赏。尽管是白天,但庙里还是比较黑暗的,正殿内稍显阴森。就像许多人说的心里有鬼的人大都不敢去见城隍爷的,怕遭到报应。

在城隍庙马路斜对面还有一个清代民居,距今百余年,四合院式建筑,环境清雅,门楣上可见“耕读传家”字样。

八、关中婚俗文化博物馆。地处草堂路上的瑛煌酒店内,这里可以看到关中人举办婚事的全过程、婚礼习俗和婚庆所使用的各类物品。博物馆占地面积近千平方米,介绍了关中婚礼的起源、婚俗、礼仪、文化,还通过婚庆的各种实物和雕塑,如婚床、婚轿、礼盒、结婚证以及婚庆使用的各种用品,如钟表、收音机、家具、自行车、茶杯、食盒等物品和婚俗藏品展示了婚庆文化和礼仪。用图片、文字介绍了婚事的所有程序,还有红叶、红娘、月老、金龟婿、吃醋、岳丈等名称的由来,以及古人传奇且有趣的婚姻故事,另有打醋壇、撒谷豆、踩四角等婚礼习俗的介绍,让人了解了关中地区悠久的婚庆民俗文化。各种展品琳琅满目,共收藏各类展品800余件。

九、鄠邑区文化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鄠邑名人馆、赵丰文学馆)。地处人民路南段,这里面有三个展览馆。非遗文化博物馆有600平方米,展览馆通过图片、实物、道具等形式,介绍了户县的61个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代表作品及其相应的器具和民俗工艺展品,共有400余件。其中国家级的非遗项目有包括眉户曲子和北乡迎祭城隍2个,省级有主要包括了关中木构古建营造技艺、秦镇米皮制作工艺、龙窝酒手工酿造工艺、户县社火、终南山钟馗信仰民俗、布艺老虎、锣鼓等项目16个。文化中心的四楼还有户县名人馆,展室有400余平方米,共展出户县以及与户县有关的古今名人246人,包括宋朝的第一个状元杨砺,青海、陕西省主席赵寿山、抗日名将关麟征、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杨明轩以及周文王之父季历、道教全真派祖师王重阳、汉代的陈平、娄敬等人。还有一个户县籍的作家赵丰的文学馆。馆内明亮宽敞,展品众多,环境清雅,游客稀少,可免费参观,推荐一看。

十、户县崔家堡石旗杆。地处户县西关崔家堡。这里有一对据传是明代的石旗杆,为明代永乐进士崔瑛所立。明崇祯鄠县知县张宗孟在主编的《鄠县志》记载:“崔瑛,工部都水司主事,寻改户部云南司迁员外郎,后尝以事发戍辽东,会赦归,以寿终。”此石旗杆高约6米,其中东边的一个仅存下半部,上半部分在2008年的汶川大城时震毁。据年长村民介绍,自崔瑛至今现已传26代了,史书对此记载不多,族人也大多说不清楚。在明代,旗杆石是科举功名的象征,取得进士的才有资格以此来标榜身份和光宗耀祖。

从此处再往西北走约百余米,还可以看到老涝河桥,此桥建于明嘉靖初年,由王九思主持修建,长约75米,桥面宽7.5米,桥洞楣上还有龙、凤、狮、马等动物石刻浮雕,是小级文物保护单位。桥西还有建于清代的石佛庙和龙王庙。

以上都是城区内的,还有几处距县城稍微远点但很有看点且免费参观的几处景点,都是免费参观,可打车或骑单车前往:

一、天桥湖。地处县城南边约9公里处的涝河上游,是一处集自然风光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旅游景点,这里依山傍水,风景如画,美不胜收。横跨涝河的风雨廊桥是景区的标志性建筑,廊桥内除远眺湖光山色外还可欣赏对联、诗词、户县农民画等,每天成百上千的人在此休闲、锻炼,还有不少外地人来此观看户县特色的“摇火车”。同时这里还是垂钓、露营、摄影、溜娃之处,露营配套设施齐全。可免费参观、免费停车。缺点就是交通不太方便,公交车等侯时间太长,可打车或骑单车前往。

二、娄敬庵。娄敬庵地处县城北约2公里咸余公路西边,号称“天下第二十五福地”,是汉初刘邦的重要谋士、关内侯娄敬曾经修炼之处。县城长达2公里的一条南北大道也因娄敬而被命名为娄敬路。娄敬原名刘敬,文韬武略,学识渊博,一生有四大功迹:定都长安、阻帝出征、和亲匈奴、移民关中。为表彰其功绩,刘邦赐其姓刘,封为关内侯,其封邑就在京兆鄠县。娄敬庵座北朝南,占地一亩有余,内有老君殿、三清殿、“汉关内侯娄敬生前修道处”碑亭一座,为明万历年间先后任户县知县的吕大章、白应辉等刻立。还有娄敬纪念馆以及其他散落残败的石条、石础等文物。

三、玉蟾台(刘海庙)。“刘海生来有仙根,家住户县曲抱村”,玉蟾台是纪念财神刘海的一处道观,位于城西南2公里处的曲抱村。这里古称刮牛台,相传老子骑青牛西行,渡过涝河后,在此地用轩辕剑刮洗青牛身上的污垢,因而得名。刘海又在此地修道,点化金蟾吐出金钱,金蟾吐金钱,刘海撒金钱,刘海也因此成了“活财神”,后得到成仙。台南500米处有刘海戏金蟾之三角金水池和古桥遗址。台内中轴线上有山门、三清殿、玉皇殿,两侧有刘海宫、丹房、土地庙、五圣宫、无极殿、怀远堂、三层砖塔等殿。玉蟾台环境幽雅,可免费参观。

四、鸠摩罗什寺。此寺位于县城南边约3公里处的罗什村内,村名以鸠摩罗什的名字命名的。鸠摩罗什出生于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高僧,中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东晋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姚兴派人迎至长安从事译经,这里是他最早的落脚处、居住地和译经地(后移至草堂寺)。寺庙里原有“净土树”一株,又称“脚汗树”,可惜已不存。现有清代前殿和后殿殿宇两座、东西两边各有配殿若干,寺内供奉的佛像与常见的寺庙大有不同,现有唐代的石础、铁铸关公大刀等文物。寺庙仅初一、十五开放,其他时间闭门。

另外,户县的地方特色美食也很有名,如秦镇米皮、大肉辣子疙瘩、摆汤面、户县软面等等都可以尝尝,城区内的各餐馆都不错,而地处县政府对面的关中风味小吃城则是集小吃之大成,户县的各类美食应有尽有,大肉辣子疙瘩则是古槐广场独此一家。此外,位于县城中心的海福城四、五楼是美食广场,有集天南海北的大众小吃,县城草堂路上的大夜市、长虹广场的夜市、人民路也是美食集中之处。


此外还有三个塑像,也值得一提:

一是“三球仪”。户县草堂路与兆丰西路的交汇处矗立着一座“永攀科学高峰”雕塑,户县人称之为“三球仪”,这就是户县人张俊德发明的“月地运行仪”,三个小球体分别代表太阳、地球和月球,运行仪有机械联动装置,用以演示太阳,地球和月亮运行和由此产生的一些天文现象,是天文教学和天文普及仪器。张俊德原来是个教师,因发明三球仪调到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工作。1989年,户县人为了纪念他,在南环路上修建了此雕塑。雕塑高度19.8米,底部为汉代张衡地动仪造型,中为火箭柱体造型,顶部是“三球仪”造型,象征从古代科技到现代科技,由地上到茫茫的宇宙空间,从张衡到张俊德,人类对宇宙星河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二是拓荒牛。在户县西转盘中央的环岛上,矗立着一尊牛的雕塑。雄牛四蹄奋力蹬地,怒目俯首向前,浑身充满力量。与深圳“拓荒牛”几乎一样。户县人有句话叫“宁叫挣死牛,不叫打住车”,有一种犟牛、不服输、永远开拓进取的精神。这也是一个很有激励精神的雕塑。

三是鼓舞飞扬雕塑。地处丰京路与东城路的十字路口西南角,在帕堤欧城市广场内有一个高达27米的钢结构雕塑,名为“鼓舞飞扬”,顶部以红彩带为背景,三个鼓乐手激情昂扬挥臂舞动。鄠邑区的鼓舞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几乎各村都有锣鼓队,户县共举办了十三次民间艺术节暨鼓舞大赛,每年都有几十万人现场观看, 2009年鄠邑区荣获了“中国鼓舞之乡”的称号。

还有原立于人民路十字,现立于涝河岸边的迎旭雕塑。

鄠邑繁华却又静谧,户县人热情好客,是一个来了还想再来的地方。

备注:个别图片来源于鄠邑区人民政府网站。

发布于 2025-09-21 15:58
收藏
1
上一篇:赶紧收藏!2025国庆旅游指南,这8个城市旅游攻略,不容错过 下一篇:游仪祉湖品秦镇米皮,沣河西岸赏沣河美景,从秦镇南门城楼出发的悠闲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