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20日)是第37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大多数人不把口腔问题当回事儿,更不会把牙周病和癌症联系起来。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此前一项研究发现,牙周病会让食管癌风险增加228%,胆囊癌风险增加73%,并与乳腺癌、肺癌等关系密切。绝大多数牙周病都是清洁不到位所致,今天教你最标准的刷牙姿势,回去务必照着调整一下!

1
牙不好诱发多种疾病
牙周病治疗及时基本可以痊愈;若任其发展,则引起深部的牙槽骨吸收,形成牙周炎。多项研究表明,牙周病除了与癌症相关,还可能诱发多种疾病:
1.心血管疾病
口腔是一个细菌储存库,一旦有了牙周病,牙骨吸收,细菌会趁机入侵血液循环系统,形成暂时性菌血症。若细菌随着血液进入心脏,就可能形成心内膜炎;若进入冠状动脉,就可能引起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2.消化道疾病
幽门螺杆菌是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的罪魁祸首。医学专家在唾液、牙菌斑中也检测到了这种病菌。一旦患了牙周病,幽门螺杆菌浓度就会增大,随着吞咽进入胃部,繁殖壮大,引发慢性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

3.肺炎
牙周炎越严重,患者的肺功能就越差。慢阻肺急性发作的频率与口腔内剩余牙数量、牙菌斑数量以及是否定期清洁、治疗等都有关系。
4.糖尿病
牙周病和糖尿病互相影响。糖尿病患者更易患牙周病,并且病变损害严重、进展迅速。反过来,牙周炎会使胰岛素受体迟钝,胰岛功能下降,增加糖尿病患病几率。
2
定期洗牙很有必要
江苏省人民医院口腔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张继生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洗牙很有必要。”
洗牙最重要的作用是清除牙菌斑和牙结石。牙菌斑是口腔疾病的始动因子,经过钙化就成了牙结石,无法通过刷牙去除,时间一长会导致龋齿、牙龈炎、牙周炎、牙齿松动甚至掉落。
张继生建议,健康人群半年到一年洗一次牙;牙周病患者3到6个月洗一次牙;抽烟人群、糖尿病患者以及特殊人群应咨询牙医制定更个性化的计划。

张继生还表示,除了洗牙,平时在生活中爱护牙齿也很重要。值得注意的是,刷牙只能清洁60%的牙面,另外40%的牙缝区域需要借助牙线等工具。张继生建议,可以牙线与冲牙器配合使用:牙线利用物理摩擦作用可有效刮除牙邻面的菌斑;冲牙器利用高压水流冲刷牙缝、牙龈沟和牙刷刷不到的角落,清除食物残渣,并按摩牙龈。
3
缺牙了,是种植牙还是戴假牙?
“缺牙不只是少了一颗牙那么简单,别掉以轻心。”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学术副院长、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委会委员陈陶说,缺牙后,缺牙区旁边的邻牙会逐渐倾斜,久而久之影响整个咬合关系,甚至出现牙周创伤等症状。有研究表明,缺牙甚至会导致咬合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直接影响患者的咀嚼、消化、发音与面部美观,还可能影响全身健康。
缺牙后,传统的修复方式主要是采用活动假牙和固定桥。活动假牙是利用剩余天然牙、黏膜作为支持,用树脂人工牙恢复牙的形态与功能,需每天摘取、清洗;固定桥需要磨小缺牙两侧的健康牙齿作为“支撑”。

种植牙不依赖邻牙,通过在缺牙处植入“人工牙根”,再装上牙冠,实现接近真牙的咀嚼和美观效果。临床研究表明,种植牙的5年成功率可达94%甚至更高。
哪些人适合做种植牙?一般来说,身体健康,颌骨条件良好,缺牙区软、硬组织无严重疾病,无不良咬合习惯的成年人都可以考虑种植牙。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做种植牙,如患严重糖尿病、骨质疏松、长期吸烟或口腔卫生极差的人,需要在控制全身情况、改善口腔环境后,再评估能否种植。
4
学一套标准的刷牙姿势
目前在临床上遇到的口腔疾病患者,大多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刷牙频率不正确,二是刷牙方法不正确。
中国口腔医学会曾发布一套标准刷牙法,即巴氏(Bass)刷牙法,可有效去除龈缘附近及龈沟内菌斑。
第一步:刷门牙外侧。刷毛应与牙齿、牙龈成45度角,以画小圆圈的方式活动。

第二步:刷门牙内侧。同样成45度角斜放,上排牙齿向下,下排牙齿向上提拉轻刷。

第三步:刷牙齿咬合面。将牙刷倾斜,与咬合面垂直,前后短距离颤动轻刷。

第四步:刷牙齿内侧面。将牙刷竖起来,利用牙刷前端的刷毛沿牙缝上下以小圆弧刷动。每次刷两到三颗牙,反复旋转、按摩8~10次,可多角度地对牙齿和牙龈进行全面清洁。

第五步:轻刷舌头表面。由内向外轻轻刷舌头,去除食物残渣,让口气保持清新。
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
刷牙前,牙刷最好不要沾水,也不要用水漱口,这会使牙刷、牙膏与牙齿的摩擦减小; 刷牙水以35℃~36℃为宜,能减少刺激,以免引起出血,甚至出现牙龈萎缩、牙齿松动等现象; 刷牙时间不能少于2分钟; 牙刷应该3个月左右更换一次。
来源:综合《人民日报》(2025年09月19日 第11版)记者:姚雪青、施芳、刘新吾,生命时报
(来源:人民日报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