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江苏淮阴婚俗九大老规矩,你是否还记得?

那些年,江苏淮阴婚俗九大老规矩,你是否还记得?"/

“那些年,江苏淮阴人结婚的九个老规矩”,这听起来是一个非常具体且带有地方色彩的说法。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在传统社会,尤其是在像淮阴这样有一定历史积淀的地方,关于婚嫁的习俗和规矩往往是复杂且多样的,"很难用一个确切的“九个”来概括所有或某个特定时期、特定阶层的规矩"。
而且,“老规矩”本身就带有随时间变迁而演变的特性,不同年代、不同家庭、甚至不同区域(比如淮阴市下辖的清江浦区、淮安区、涟水县、洪泽区等地习俗也可能略有差异)的规矩都可能有不同。
尽管如此,我们可以根据中国北方及江南水乡一些普遍的传统婚嫁习俗,并结合淮阴可能存在的地域特点,"推测和梳理出一些可能曾经存在于淮阴人结婚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或“老规矩”"。这些或许能勾起一些老淮阴人的回忆,或者让年轻一代了解家乡的过去。
以下是一些"可能曾经"存在于淮阴婚嫁中的、具有代表性意义的“规矩”或环节(请注意,这"不是一个官方认证的“九个规矩”列表,而是基于普遍习俗的推测性归纳"):
1. "提亲 (提亲 - Tíqīn):" 由男方家长或其委托人(通常是媒人)正式向女方家长提出结婚意向,商讨婚事。这是婚事的

相关内容:

“婚嫁习俗”,是一个地方文化最鲜活的缩影。六七十年代的淮阴,虽已迈入新社会,但传统的婚俗影子依然深植于百姓生活之中。这些“老规矩”不仅承载着礼仪的庄重,也记录着一代人的情感轨迹。今天让我们一起回望那段旧时光。

提亲

过去婚配,当事男女很少有自主权。在农村,未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都被视为“大逆不道”。她们受歧视甚至被逼死、处死者屡见不鲜。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就是“合法”的。当时曾有“男子十六可娶、女子十四可嫁”之说。一般年龄,多是男的十八九、女的十六七。结婚时间,多在冬春两季。

选对象条件,主要是“门当户对”,其次是品貌、健康等。如果条件相当,便可请媒人向对方提亲。也有的是媒人看双方条件相宜,主动出来说合的。

说媒得到双方同意后,接着便交换生辰八字,由双方或男方请人合婚,看命相是否相克,属相是否相冲。比如木命与火命是相克的,水命与土命也不能成亲。这方面五行生克表里还有具体说法,诸如:夫金妻金笑哈哈,福禄相随吉庆多;人财兴旺当如此,出言吐语两相和等等。

属相有四大忌,如“白马犯青牛,羊鼠一旦休,蛇虎如刀绞,鸡犬泪交流。”如有一项不合,就不能成婚。此外,还有颧骨过高的女人会克夫等,这套迷信,破坏了无数男女的幸福。

定亲

上述条件都相宜了,接着便是择日定亲,俗称“发帖子”。将男女双方的生辰、家长姓名、定亲内容等写在大红帖上交换,男方送帖给女方家时,要带着聘礼,由媒人送去。聘礼依家庭经济情况而定。发过帖子后,婚姻就定下来了。

婚前准备

男方要娶亲时,先请媒人到女方家征求意见,也有个别是女方家主动找媒人到男方家催娶的,如果同意了,就选择日子通知对方,俗称“送日子”。送日子要带着彩礼,如烟、酒、糖、衣料等,还要带上五子衣,衣服一般两身加一条裤子。此后,两家筹办喜事。男女双方都要请所谓“全福”奶,请的全福奶要儿女双全的。全福奶缝被子、铺床、布置新房等。缝被子时,四角要放上长生果,中间放红线。女方请全福奶开脸,即纹去脸上汗毛、梳头,准备陪嫁物品。

迎亲

这天是婚事的正日。男家要准备花轿,先由全福奶点燃红纸捻,引新郎进轿去坐坐,俗称“拜轿”。然后放“起轿鞭”,花轿在鼓乐伴奏下,抬到女家,下午把新娘抬回来。新娘头戴凤冠,身穿红褂裤,脚穿红绣鞋。上轿前,通常要为离开父母悲戚一番。母亲也要为女儿离开哭几声。然后花轿在吹吹打打中抬往男家。这时女家要派兄弟两人送亲,送亲要送到两家距离的一半路程才能回来。陪嫁物品也随轿一起走。沿途过河过桥要放鞭炮谢河神。花轿到达男家门口时,男家要放接轿鞭,新郎要到轿前接新娘。新娘下轿处要铺红布毯,路上放置马鞍或火盆,让新娘从上面跨过。这时要说喜话,如“新娘跨马鞍,一肚养十三”、“新娘跨火盆,一年生一人”。

拜堂

新娘进屋后的第一个仪式是“拜堂”。首先是新郎新娘同拜天地,然后拜父母,最后是夫妻互拜。拜的形式,对天地、父母是磕头,夫妻互拜是互相躬身作揖。

闹房

拜堂以后,亲友吃完晚饭,即开始闹新房。此时新娘新郎立于床前,任人调侃闹笑。闹房的人不分辈分,俗说“三天无大小”。闹的方式,有文武之分。武闹,多是平辈把叔公、大伯、姑爷等人强行拖来,脸上涂上黑灰,令其在新娘面前学鸡叫狗叫等,五花八门,无奇不有;文闹则是两三人手拿点着的红纸捻,一人说喜话,其余人道好。喜话内容都是赞颂之类,如“手拿红纸捻,照照新人面。新人面朝东,生下贵子入皇宫;新人面朝南,南海观音送子来;新人面朝西,早生贵子早登基;……。不管怎闹,主家都欢迎。因为民间有“闹发、闹发,不闹不发”之俗。

洒帐子

闹房以后要请一位有福男子,抓把花生、银杏、红枣等,向床上撒,边撒边说喜话。如“一撒荣华富贵,二撒金玉满堂,三撒三元及弟,四撒事事如意,五撒五子登科,六撒六六双全,七撒七子团圆,八撒八仙过海,九撒九子十成,十撒我不会,叫你两人一头睡”。

戳窗户

洒帐结束后,新郎新娘上床前,还要在亲友中请一位多子女的男子戳窗户。戳窗户人拿着一把新的红漆筷子,站在窗户外面,对着糊在窗户上的红纸,将筷子用力向里打,使筷子穿破红纸,落到新娘床上。并且说喜话“手拿红漆筷,站在窗户外,戳得快,养得快,养儿做员外……”。窗户戳过后,新郎新娘才能上床睡觉。天亮时,新娘起身,先到公婆房中送糖茶,以表孝意,再出门到亲叔家拜谢。到此,“一夜淑女成佳妇,从此童男已丈夫”。

会亲

一般在新婚第二或第三天,新娘的父兄去新郎家瞧亲,也称“亲家相会”。女方家来人,一般都是2人。次日,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俗称“双回门”。第一个月新娘不能在外过宿。如被亲戚带去“跑短趟”,当天下午即返回。返回时要在太阳没下山前到家。据老人讲:如果太阳下山到家,婆婆会瞎眼睛的。

过去,结婚形式还有招女婿,即女子不出嫁,把男人招来家,男的要随女家姓。还有寡妇因子女幼小,无力抚养,把男的招来家,称为“倒站门”。

八十年代初开始,男女婚姻更自由。凡未婚男女只要双方同意,符合法定年龄,即可领取结婚证结婚。那时候,女方要彩礼之风日盛。什么“三转一响”: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等。看命相、跨火盆等陋习已除。闹新娘比如开会、咬苹果等都已取消。带新娘用自行车、手扶拖拉机等。

九十年代起,结婚方式从简,把“娶新、回门、会亲”等仪式纳入一天办完。寡妇可以自由改嫁。老年丧偶,提倡再婚。女方要彩礼除“三转一响”外,还讲究腿数,即家具数量、电器设备、金首饰等。进入新世纪,女方要彩礼标准更高:要有金镯子、金项链、金戒指、金耳环,还要有“一动不动”:即轿车、房产等。

总之,现在娶媳妇,要花很多钱,不少男孩娶不起媳妇。但同时,现在离婚率也很高,日趋严重。

发布于 2025-09-20 10:58
收藏
1
上一篇:劲爆!金宝乐园盛大重启!小伙伴们狂欢狂欢再狂欢! 下一篇:婚前检查必做,两大理由及温馨建议助力幸福婚姻